小说的准备——法兰西学院课程和研究班讲义

小说的准备——法兰西学院课程和研究班讲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可视为作者以研究写作为名进行的一次“准诗体”的文学伦理学自白。

内容简介

本书由四个不同部分组成,包括两次课程讲演系列(“从生活到作品”;“作品作为意志”),两次研究班讲义系列(“谜园的隐喻”;“普鲁斯特和摄影”)。四个部分之间没有主题方面的直接关联,但彼此之间存在着思想方向上的统一性。

本书包含着两种异质性的否定行为:通过用古典小说贬低现代小说在一般理念层面上宣告“小说”的死亡;通过承认自身小说写作计划的失败在个人实际层面上来体践“小说”之终结。最终“小说准备”的隐喻,就成了“小说否定”的隐喻。

本书表现出一种客观分析与主观表现交织融合的特殊写作风格,是巴尔特为我们留下的一份在伦理话语掩饰下的、最值得细细品味的唯美主义“辞世书”。

作者简介

作者罗兰·巴尔特,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被公认为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者声明

编辑说明

总序

编者序言

小说的准备 Ⅰ: 从生活到作品 法兰西学院课程讲义 (1978—1979)

1978年12月2日讲义

1978年12月9日讲义

1978年12月16日讲义

1979年1月6日讲义

1979年1月13日讲义

1979年1月20日讲义

1979年1月27日讲义

1979年2月3日讲义

1979年2月10日讲义

1979年2月17日讲义

1979年2月24日讲义

1979年3月3日讲义

结论

1979年3月10日讲义

迷园的隐喻 跨学科研究 1978—1979年度研究班讲义

1978年12月2日研究班导论

1979年3月10日结束的讲义

小说的准备 Ⅱ.作品作为意志 法兰西学院课程讲义 (1979—1980)

1979年12月1日讲义

1979年12月8日讲义

1979年12月15日讲义

1980年1月5日讲义

1980年1月12日讲义

1980年1月19日讲义

1980年1月26日讲义

1980年2月2日讲义

1980年2月9日讲义

1980年2月16日讲义

1980年2月23日讲义

普鲁斯特和摄影 对所知甚少的摄影资料所作的检验

编者说明

照片目次

附录

参考文献

名称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附论

小说的准备——法兰西学院课程和研究班讲义是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法] 罗兰·巴尔特。

得书感谢您对《小说的准备——法兰西学院课程和研究班讲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儒家视阈中的越南汉文小说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越南汉文小说置于政治伦理、家庭伦理及个体之间人际准则等方面进行考察,从中提取“忠”“孝”“节”“义”“信”等核心范畴,考察其在越南汉文小说文本中的反映,可以看到儒家主要思想观念在古代越南社会得到比较全面而深刻的流播与渗透。不仅如此,越南汉文小说中的作者、引文用典现象也是对越南汉文小说的具体补充,是理解作品主旨内涵、文化意蕴的重要途径。最后通过比较中越两国小说在接受儒家思想中体现的异同,表现出
莫言小说研究 电子书
全面研究了莫言小说世界、文学观念、叙述世界能方面。
时代小说坊·守望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王汉坤在大革命前夜秘密入党,大革命失败后又与组织失去联系50年中,他始终不忘自己是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矢志不渝地在湘北王家铺一带唤醒民众、组织民众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之后又参加抗日战争,支援解放战争,支持土改,为党和人民群众的事业奋斗不止。小说情节贴近生活,真实感人,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理想追求。
中国小说史略 电子书
《中国小说史略》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对中国小说考证源流,分辨真伪,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囊括汉人小说、六朝志怪、唐传奇、宋话本,迄于清末谴责小说,引据丰富,见解独到,分析鞭辟入里,评断允当,是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
在事业和爱情的漩涡里 电子书
本书写的是铁道兵在兵转工前后,参加引滦入津和大秦铁路两项重大工程建设中创造出来的奇迹。书中作品反映了部队转为企业的艰难历程,展现了军人和职工在事业·爱情·家庭矛盾中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