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罗兰·巴尔特在法兰西学院1977-1978学年年度研究班课程的讲义。
内容简介
《罗兰·巴尔特文集:中性》为罗兰·巴尔特在法兰西学院1977-1978学年年度研究班课程的讲义。罗兰·巴尔特去世前在法兰西学院讲授了三年“文学符号学”讲座,“中性”是第二学年的课程主题。在这部迟至2002年才发表的讲稿里,巴尔特秉承其在就职演讲中预告的创新精神,把“中性”这个语法概念延伸到哲学、意识形态、社会行为、性观念等不同领域,即一切能够破除或避开以二分法为标志的聚合关系的思想和行为。
巴尔特解构了“中性”的23种正面和负面的表征或“闪现”,并广征博引老子、古希腊哲人、卢梭、波德莱尔、托尔斯泰、本雅明、纪德、尼采等人的思想,从而揭示了非冲突性的“中性”对于西方伦理学、哲学、政治学和语言学话语中的习常观念所具有的丰富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罗兰·巴尔特,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被公认为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译者前言
编者说明
法文版前言
1978年2月18日
开场白
篇中篇
善意
疲惫
1978年2月25日
疲惫(续)
沉默
优雅
1978年3月4日
补充之一
优雅(续)
睡眠
断言
1978年3月11日
补充之二
色彩
形容词
1978年3月18日
补充之三
中性诸相
愤怒
1978年3月25日
补充之四
中性的积极方面
观念域
1978年4月1日
补充之五
意识
1978年4月29日
回答
1978年5月6日
礼仪
冲突
补充
波动
1978年5月13日
补充之六
引退
1978年5月20日
傲慢
全景
1978年5月27日
补充之七
全景(续)
契机
无为
1978年6月3日
无为(续)
雌雄同体
附录
强度
休假
畏惧
本课概述
课目:中性
附论 罗兰·巴尔特:当代西方文学思想的一面镜子
中性——法兰西学院课程讲义(1977—1978)是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法] 罗兰·巴尔特。
得书感谢您对《中性——法兰西学院课程讲义(1977—1978)》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