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系统介绍中国比较文学历经三十年的发展。
内容简介
中国比较文学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充分学习和吸收国际比较文学研究成果,努力建设自身比较文学特色。
本论文集既是对过去三十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历程的一个整体回顾,更是以此为一个新的出发,积极与国际比较文学行对话,共同建构国际比较文学发展新格局。本论文集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与国际比较文学新格局、中国比较文学三十年:展与挑战、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构。
作者简介
编者李凤亮,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专业领域为文艺理论、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文化研究,独立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9项,出版著作(含合著)24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1 变异学与国际比较文学发展新理论与新格局
序2深圳大学与中国比较文学
一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与国际比较文学新格局
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一、开展跨文化对话的紧迫性
二、跨文化对话的矛盾和难点
三、作为跨文化对话前沿的比较文学及其发展的第三阶段
跨文明文论的异质性、变异性及他国化研究
一、文论的他国化规律
二、西方文论的中国化研究
三、异质文论的对话与激活
中国文学文化如何才能有效“走出去”
一
二
三
丧钟为谁而鸣
杨周翰对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启示
从比较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研究
文化研究的崛起与新的比较文学学科的诞生
比较文学视野
文明史与道德教训
一、麦克尼尔的西方文明史观
二、施特劳斯的西方文明史观
三、“自然”与“历史”的对峙
汉字思维与汉字文学
论欧华文学中欧洲游记散文的文化视野与诗意抒写
一
二
三
走向跨地域的“中国现代诗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他者”
二、多元比较的“中国现代诗学”
三、海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体观”
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
一
二
三
二 中国比较文学30年:进展与挑战
第三次再出发
一、重回80年代
二、“比较文学的真精神”
三、2011年:新的开始
跨界的探寻
一
二
三
四
比较文艺学漫说
中国比较文学30年的主题学研究
第一种趋向,最先发轫的是民俗学、民间文学的主题学研究
第二种趋向,西方主题学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延展形成了主题史研究
第三种趋向,发展壮大的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的主题学成果
第四种趋向,21世纪以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已初显端倪
“复调”“对话”“狂欢化”之后与之外
一、基本景观
二、最新进展
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
一、“坚守派”:坚持此前对高尔基的基本评价
二、“颠覆派”:对以往高尔基评价全面颠覆,对其人其作彻底否定
三、“求实派”:真正努力走进高尔基的世界
四、几点思考
跨文化视野中的中苏文艺政策比较
一、文艺批判:中苏文艺政策比较的焦点
二、文化阐释:中苏文艺政策比较的根本
三、文化反思:中苏文艺政策比较的归结
中国比较文学的实学方略、人文关怀与历史担当
一、实学方略:方法及路径
二、人文关怀:理解和沟通
三、历史担当:启蒙与复兴
佛克马文论在中国
文学史观:文学史编撰与经典的建构
“文学研究”:科学化的经验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观:“文化相对主义”立场
结语
会通研究
一、比较文学就是“文学比较”
二、塞翁失马,汉语“比较文学”名正言顺
三、比较文学的文学比较,就是会通研究
“易一名而含三义”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三十年发展
一、“可比性”问题中的“易简”思想
二、研究实践和学科理论建设中的“变易”思想
三、“跨越性”中贯穿的“不易”思想
结语
三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构
季羡林比较文学论纲
一、总纲: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二、比较文学的八大观点
文化视角与诗学建构
一
二
三
古希腊文学的东方化革命
一
二
三
陈寅恪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贡献
一
二
三
边界是为了跨越而设置的
一、内部和外部
二、时间与空间
三、乐观与悲感
结语
关于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理由的思考
前言
一、俄罗斯文化传统、乌托邦主义和东正教救世情怀
二、其作品的文献价值和政治立场
结语
流散诗学及其边界
一、双重传统:本土与外来的辨证
二、路向拓延:边界与跨越
结语
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研究的中国声音
一、歌德的“世界文学”与当前的世界文学概念
二、王宁中国视角下的世界文学观
三、王宁世界文学观之于中国比较文学界的意义
中印韵论诗学比较研究
一、中印韵论诗学之同
二、中印韵论诗学之异
三、结语
近代德国比较文学思想散论
“你兄弟亚伯在哪里?”
一、得到与失去的辩证关系
二、职业志向的差异
三、献祭方式的不同
四、结语
诗意语言的突围
一、隐喻的情节
二、沉默与失语
三、诗意的突围
四、存在的确认与自由的诉求
“似”与“不似”
不似而似:中国艺术与人文情趣
似而不似:印度艺术与宗教仪轨
“似”与“不似”:淮南为桔淮北枳
文学本位 回归原典
一、文学本位,注重美学感悟
二、注重原典,不作空论和主观臆测
后记
中国比较文学30年与国际比较文学新格局是2017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凤亮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比较文学30年与国际比较文学新格局》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