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

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语言文字学家王宁从事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和翻译研究的专题研究文集。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三编:第一编从比较文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翻译现象;第二编探讨了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第三编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了当今国际学界的前沿理论话题——世界文学及其与翻译的关系。

本书体现了作者一贯的著述风格:理论性、前沿性、国际性和跨学科性,反映了当今国际学界的最前沿的理论课题的探索。

作者简介

作者王宁,浙江海宁人,1936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领域有多项创建:在训诂学方面,创立了理论训诂学;在文字学方面,创建了“汉字构形学”“汉字字体学”与“书写汉字学”。著有《〈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训诂学原理》《汉字构形学讲座》等。21世纪以来,她在汉字标准化、规范化方面有突出贡献,担任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总序

前言

第一编 翻译理论的建构与重构

翻译学的理论化:跨学科的视角

一、翻译学的合法化

二、翻译的再界定和翻译学的建构

三、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再识

翻译与文化的重新定位

一、从全球英语到全球汉语

二、翻译中国和在国际学界发表著述

三、翻译与汉语的未来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

一、翻译的语言中心主义批判

二、作为跨文化阐释的翻译:莫言英译的个案分析

三、有限的阐释与过度的阐释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与策略

一、东方主义批判和理论的旅行

二、解构式的翻译与阐释

三、翻译的文化政治策略

四、模拟、混杂、第三空间与文化翻译的策略

语符翻译与文化研究的“视觉转向”

一、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审美特征

二、视觉文化和当代文化中的“图像转折”

三、图像的越界和解构的尝试

四、语符翻译与傅雷的跨文化语符翻译

五、超越文字的翻译和阐释

第二编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

全球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

一、全球化与文化:中国的视角

二、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全球化时代的新课题

三、全球本土化与中西比较文学重点的转移

面对文化研究的挑战:比较文学的未来

一、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对比较文学的挑战

二、文化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对立还是对话?

三、走向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未来

流散写作与中华文化的全球性特征

一、全球化与流散

二、流散写作的双重特征

三、流散写作与中华文化和文学的全球性

生态文学与生态翻译学:解构与建构

一、从生态写作到生态翻译

二、解构中的建构

三、生态翻译学向何处去?

浪漫主义、《镜与灯》及其“乌托邦”的理论建构

一、《镜与灯》的奠基性意义和影响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全球化现象

三、浪漫主义:走向一种当代形态的乌托邦建构

第三编 世界文学与翻译

“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

一、“世界文学”的历史演变及当代含义

二、什么是评价世界文学的标准?

三、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及其翻译

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世界性

一、重访世界主义

二、从世界主义到世界文学

三、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世界性

民族主义、世界主义与翻译的文化协调作用

一、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反思

二、世界主义的兴起及其历史演变

三、作为文化协调的翻译的功能转变

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翻译的中介和协调作用

“世界文学”的双向旅行

一、“世界文学”概念的形成和具体化

二、“世界文学”的内涵与文学经典的重构

三、“世界文学”时代的真正到来?

世界文学与中国

一、多样性的世界文学

二、世界文学评价的普适性和相对性

三、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文学

后记

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是2014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宁。

得书感谢您对《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7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探讨翻译的定义、研究范围、翻译研究的主要范式及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第2章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综述。第3章为语言元功能与翻译研究。第4章为语境与翻译研究。第5章为语法隐喻与翻译研究。第6章为评价理论与翻译研究。第7章为结论,总结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同时也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翻译与传播(第2期) 电子书
《翻译与传播》由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主办,本册是第二期。
近代澳门翻译史稿 电子书
本书以大量中外文献史料为基础,对澳门近代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内容包括翻译对葡人定居澳门的意义,澳门开埠至20世纪初的翻译状况及其特点,澳门官方翻译机制的建立,翻译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方式,翻译政策与文化冲突之间的关系,澳葡当局在不同时期选用翻译人员的标准和翻译策略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以土生葡人为主体的翻译活动及其贡献,等等。
行业翻译选论 电子书
本书涵盖外事、新闻、旅游、商务、文学等多个领域。关于外事翻译,本书根据外事口译的工作特点与语言特点制定策略,并专门探讨了外交辞令的模糊性。在新闻翻译方面,本书提出了影响新闻翻译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对电视媒体同声传译策略的探讨。对于旅游与商务翻译的研究,本书基于调查对既有的翻译实践进行了分析和评判。文学翻译方面,除了提出易被忽略的相关重点与难点,本书还提出了特殊语体的翻译策略。对翻译效果的讨论是所有
翻译文学导论 电子书
为中国翻译文学建立一个说明、诠释的系统,梳理、整合并尝试建立中国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