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精神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古今中外为参照,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中国文化的品格、得失与论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通俗又专业的讲述。

内容简介

全书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简明系统地对中国文化精神突破性的概括,蕴含着历史的智慧与哲理的启迪,行文一气呵成,叙述引人入胜。

本书是学习中华文化传统、理解中华精神品格最权威的顶级普及读物,它对中国人继承优良传统、创造未来新文化有巨大的现实作用,是值得每个中国人拥有的国民常识书。

作者简介

作者张岱年,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我们的文化观

一 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二 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

三 文化发展有客观自在的规律

四 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五 文化研究要坚持什么原则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 析中国文化“主静”论

三 动静之辩和文化发展、历史进步

四 刚健自强精神在近现代

第二章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上)

一 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

二 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

三 “协和万邦”与征服世界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下)

一 和谐与斗争

二 析中西文化方向不同论

三 析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系列相反相成

二 儒家文化的结构

三 中国封建社会与儒家文化

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第五章 中国文化的发展

一 华夏文化的诞生和初始特点

二 殷周之际的文化变迁

三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

五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现代文化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哲学

一 中国传统哲学的体系结构

二 “天地一体”、“变化日新”的世界观

三 以和谐为最高价值原则的价值观

四 重和谐、重整体、重直觉、重关系、重实用的思维方式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就

一 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二 独树一帜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

三 开近代文明先河的科学技术

四 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五 耐人寻味的政治智慧

第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良倾向

一 领先与落后的反思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缺陷

三 农业社会、封建制度下的“国民积习”

四 俗文化中的迷信成分和庸俗心习

五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

第九章 中国文化的论争(上)

一 “会通以求超胜”论

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 “西学中源说”与中西文化调和论

第十章 中国文化的论争(中)

一 “东方文化”论

二 “全盘西化”论

三 “中国本位文化”论

四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十一章 中国文化的论争(下)

一 新一轮文化论争的兴起

二 “儒学复兴”论

三 “全盘西化”论

四 “西体中用”论

第十二章 我们的文化主张——综合创造论

一 从“会通以求超胜”到“综合创造”论

二 坚持什么样的指导原则

三 弘扬民族主体精神

四 走中西文化融合之路

五 创造性的综合和综合中的创造

中国文化精神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岱年。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化精神》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遵义会议精神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全新的、多维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形成及其所取得的精神成果,探讨遵义会议的历史价值及其所铸就的伟大精神的当代价值,并发掘遵义会议精神的丰富内涵,提炼遵义会议精神的准确表述,探讨了遵义会议精神弘扬的基本思路。
匠心 追寻逝去的工匠精神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从坚持、专注、踏实、勤奋、严谨、精进、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工匠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为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绘制了人生蓝图,规划了人生目标,教给了人们奋斗的方法。同时劝诫人们,要像工匠那样,不慕虚荣,不求名利,耐得了寂寞,经得了诱惑,静下心来,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专心致志,孜孜不倦,力求细节上的完美,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一心扑在工作上。执着坚守,不断精进,用“笨功夫”练就“真本事”,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电子书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国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本书研究近代文化转型,即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从中古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文化,转变到近现代的、与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书中比较清晰地描绘出近代文化转型的基本轨迹,揭示出此次转型的外在条件及其内在机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电子书
《中华读书报》“2017年不可错过的25种历史和传记好书”。
遵义会议精神文献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统梳理了遵义会议精神相关文献,并就相关文献、观点进行了分类及辨析,全面、客观和科学地展现了遵义会议及其精神铸就的历史脉络,为深化遵义会议精神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