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精神:杨义自选集

中国文化的精神:杨义自选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学者杨义先生的学术自选集。

内容简介

全书精选杨义先生迄今为止的学术研究代表作,如《重回中国文学的历史地图》《回到本来的孔子》《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等共计二十篇极具分量的研究论文或学术讲演,既有杨义先生”大文学观””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宏大的学理探讨,也有对李白、杜甫等文学人物与作品的深度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曾讲学于英国牛津、剑桥,美国哈佛、耶鲁等名校,或任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著作50余种,论文500余篇,主编书籍20种70余册。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图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叙事学》《中国古典文学图志》《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文学地理学会通》《国学会心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重绘中国文学的历史地图

绪言:问题的提出

一、在时空维度上强化空间意识

二、在文化中心动力的基础上,强化“边缘的活力”

三、精神文化深度:追问重复,破解精彩

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处、交融创造站在澳门思考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创新

二、破解“老孔会”的超级难题

三、动用人文与科技结合的研究手段

四、荀子、韩非、李斯师门聚会

先秦诸子发生学

引言

一、对先秦诸子的生命验证

二、多方法综合探究诸子知识来源

三、发现诸子以生命拥抱文化的深层意义

《论语》早期三次编纂之秘密的发明

一、以礼解经发现《论语》启动编纂的契机

二、第一次编纂由仲弓牵头:公元前479年

三、第二次编纂在有若主事时期:公元前477年

四、第三次编纂乃曾门弟子所为:公元前432年后

五、《齐论语》与旁出的一次编纂

回到本来的孔子

一、孔子还原研究的困惑

二、产生核心观念的反归纳法的思维方式

三、关于女子与小人的新解

四、孔子力量的根源

《孙子兵法》的生命解读——答中国新闻社澳门分社、苏州分社记者问

一、《孙子兵法》的家族基因

二、混合着大地的血迹和老子式的道

三、《孙子》是人类竞争发展的智慧学

借问庄子您是谁?

一、庄子的国族身份

二、破解《庄子》的文化基因

三、宋国蒙地与庄子的生命哲学

《史记》人文世界及著述体例

一、《史记》的书名、宗旨、写作过程

二、《史记》的体例

三、以人物为本位的史学体系

四、史学精神的民间性和开放性

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

一、中华文明史上黄金时代的天才诗人

二、醉态思维的审美原创和文化内涵

三、远游姿态的胡化气质和南朝文人趣味

四、明月情怀的个性体验和民俗转化

杜甫诗的历史见证品格及其审美分析

一、直面一个大时代的沉落

二、开创了以诗见证历史的传统

三、沉郁顿挫的意象的锤炼

四、佳句意识和苦吟作风

五、如何读杜诗

西学东渐四百年祭——从利玛窦、四库全书到上海世博会

一、四百年祭之三维度

二、把正史的眼光与皇帝的趣味一道反思

三、《四库全书》之副册、另册

四、如何处理国家尊严与开放姿态

桐城派与“文章的清朝”——在2007年6月桐城派研讨会上的讲话

重回鲁迅——如何认识“全鲁迅”

一、庞大的斯芬克斯

二、鲁迅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三、如何推进鲁迅研究

鲁迅与孔子沟通说

一、没有伟人及有伟人不知尊重的民族是可悲的

二、鲁文化与越文化的异质性

三、创造一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合金式的文明

读书的启示及方法

一、读书对于人类存在,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二、读书是开发和释放中国人力潜力的重要途径

三、读书是一种终生的旅行、终生的事业

四、读书是我的生命对证思量书中生命的过程

五、读书是一种智慧的实现。既要以智慧读书,又要在书中读出智慧,读出深度,读出精彩,读出意义

六、现场问答

从读书听取智慧的笑声——中央电视台《文明之旅》节目纪实

一、书是生命的风帆,承载着生命驶向人生的沧海

二、书在改变人的命运中,改变了人的精神构成

三、鲁迅、钱锺书小时候都喜欢读《西游记》

四、关于必读书

五、读书五法门

六、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书中的奥秘

七、读几本“大书”,可以涵养你博大的胸襟

八、要自尊自重,明于鉴识,知所选择

九、把时间立体地用起来

中国叙事学的原理与方法

一、作为人类智慧方式的叙事,以及对之研究的文化战略思路

二、“叙事”二字在中国如何得以建立

三、结构的动词性与结构的道与技之辨

四、叙事时间的速度与模型

五、叙事视角

六、用自己的眼光,读出自己,读出文化,读出历史

文学地理学的本质、内涵与方法

一、使文学接上“地气”

二、在三维耦合中回归文学生命意义现场

三、“史干地支”的原生知识结构与诗学双源

四、经史、文史的耦合与神话的地理思维

五、文学地理学四大领域与区域类型的“七巧板效应”

六、文化层面剖析与“剥洋葱头效应”

七、族群划分与“树的效应”

八、空间流动与“路的效应”

九、文学地理学的三条研究思路与“太极推移”

十、互动性思维与李杜论衡

十一、交融性思路与“炉灶创造食物”

学海苍茫,敢问路在何方?——治学的五条路径

一、眼学和耳学之辩

二、手学和脚学兼用

三、心学是最终的关键

现代中国学术方法通论:渊源、层次与总纲目

一、以学术史材料作方法论文章

二、途径、工具及方法论的灵魂

三、世界思潮与本土血脉的双构性

四、“双构四点一基础”的方法论总纲目

中国文化的精神:杨义自选集是2020年由微言传媒出版,作者杨义。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化的精神:杨义自选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谁是最可爱的人:永不磨灭的解放军精神 电子书
解放军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宝贵的精神,这种千锤百炼的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尊重、了解和学习。本书稿中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军人形象,在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奉献。本书的出版,对弘扬解放军精神,学习解放军精神信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进而深度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荒野过客:鲁迅精神世界探论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孙玉石先生多年鲁迅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思想的乡愁:百年乡土文学与知识者的精神图像 电子书
本书从知识者自身的现代性体验出发,将他们看作是由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中,有着较为深刻体验的人。从而进一步探讨知识者与乡土文学之间的内在精神结构,即他们在塑造农民形象、书写乡土历史和文化时呈现的思想图像。在他们的文学世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知识者的情怀与责任,知识者与乡土、与传统、与农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情感;也可以看到在乡村的物质与精神同处于现代境遇下,知识者做的社会及文化思考,针砭、批判,或怀想、留
刺猬的优雅 电子书
巴黎腔,文艺范。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前方的路 电子书
本书为阮一峰博客文集,囊括了作者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围绕的主题是试图理解这个世界。书中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文学、历史、科技、影视等方面,作者对打动自己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字进行摘录,并且在思考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