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与哲学史: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研究

唯物史观与哲学史: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对于哲学史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成功著作。

内容简介

编辑本论丛,旨在加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传承与发展。收入本论丛的书目,都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退休老教授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有关于“史”的研究,又有关于“论”的研究;既有关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关于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和内容非常广泛,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这些成果是这些老教授长期研究的真实记录,是他们探索轨迹的生动描绘,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绚丽画卷,为弘扬和发展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李清崑,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离休。1948年7月加入解放区华东大学学习,1949年参加华东局南下干部纵队,参加镇江市的解放与接管工作,曾任镇江地区总工会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56年考入北大哲学系,毕业后留系任教。历任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从马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侧重于唯物史观与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的研究。已出版个人专著、合著、教材、辞书等十余种,多次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发表论文近百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论丛简介

总序

代序

总论

第一章 普列汉诺夫——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一 普列汉诺夫政治上复杂多变的一生

二 普列汉诺夫政治、理论活动阶段划分的四种意见及其比较

三 关于普列汉诺夫一生中的两个重大转变

第二章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

一 普列汉诺夫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二 普列汉诺夫对哲学史的贡献

三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

上篇 普列汉诺夫与唯物史观

第三章 普列汉诺夫论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

一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

二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

三 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哲学与唯物史观

四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唯物史观

五 唯物史观的创立

第四章 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学说

一 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学说的出发点

二 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 地理环境通过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四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可变的量”

五 社会运动有自己独立于地理环境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六 “瑕不掩瑜”

第五章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结构学说——“五项因素公式”

一 “五项因素公式”——普列汉诺夫研究唯物史观的总纲

二 “五项因素公式”的由来

三 “五项因素公式”的基本思想

四 “五项因素公式”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经典公式

五 对折衷主义“因素论”的批判

六 关于“五项因素公式”的评价问题

第六章 普列汉诺夫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一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中心地位

三 劳动工具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 关于生产关系概念的狭义性与广义性

第七章 普列汉诺夫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一 关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二 对“经济唯物主义”的批判

三 对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基本思想的捍卫

第八章 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意识两种形式的学说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社会心理的特征与来源

三 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关系

四 关于对社会意识两种形式学说的评价

第九章 普列汉诺夫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一 人类思想发展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二 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总是成正比的

三 每个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都和前一时代的意识形态有密切的联系

四 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五 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意识形态相互影响

六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第十章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自由和必然

二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偶然性和必然性

三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社会条件

四 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及“伟大”概念的相对性

五 对英雄史观和机械论的批判

下篇 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史

第十一章 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史方法论(上)

一 方法问题是一切哲学体系的灵魂

二 不是以思想史去说明经济史而是以经济史去说明思想史

三 不是以人性去说明历史而是以历史去说明人性

四 系统方法的先驱

五 历史主义方法的运用

第十二章 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史方法论(下)

六 哲学与社会心理

七 哲学与阶级斗争

八 关于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九 “唯心史观包含着部分的真理”

第十三章 普列汉诺夫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一 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

二 关于“意见支配世界”

三 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与“意见支配世界”的二律背反

四 爱尔维修的“一个极有兴味的尝试”

五 法国唯物主义的人性论历史观

六 法国唯物主义的宗教观和伦理观

第十四章 普列汉诺夫论黑格尔哲学

一 辩证的方法是现代唯物主义从黑格尔哲学遗产中获得的最主要的科学工具

二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他无意中和不自觉地送给唯物主义的贡物

三 黑格尔的地理环境学说

四 黑格尔关于自由与必然的学说

第十五章 普列汉诺夫论费尔巴哈哲学

一 费尔巴哈哲学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二 费尔巴哈哲学与唯物史观

三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的认识论

第十六章 普列汉诺夫论别林斯基的哲学思想

一 别林斯基与黑格尔哲学

二 别林斯基是怎样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

三 别林斯基与空想社会主义

四 别林斯基历史观的局限性

第十七章 普列汉诺夫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哲学思想

一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费尔巴哈哲学

二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三 车尔尼雪夫斯基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萌芽”

四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认识论

五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历史观

附录 作者主要论著目录

后记

唯物史观与哲学史: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清崑。

得书感谢您对《唯物史观与哲学史: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哲学史上的宽容思想研究 电子书
宽容是行为主体对其不喜欢或不赞成的行为、信仰或生活方式有意向干涉却不干涉的一种有原则、有限度的克制。本书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追溯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宽容思想,按照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综述,不仅系统介绍了远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到伏尔泰、康德等哲学家的宽容理念,而且对每位哲学家宽容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学派演变均有述及。本书主旨虽关涉“宽容”又不止于就“宽容”而论。
景观社会中的“异轨”与突围 ——居伊·德波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居伊·德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许多学者挥之不去的思想他者。德波的美学政治实践、情境主义国际与1968年左翼运动、景观社会批判、综合景观理论等,都成为了这批在1968年左翼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学者不断回溯的主题。然而,在我们过往关于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过于聚焦化的研究中,而对其景观社会理论也由于缺少思想史谱系的回溯,而被视为是从天而降的作品,全景式的德波思想形象恰恰被遮蔽了。因此,本书正是要从德波所
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治理智慧 电子书
本书探讨了牟宗三的政治哲学及其后的超越根据和人性基础,及道德的形上学和立体的主体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牟宗三政治哲学思想在公共治理方面所提供的哲学智慧。
西方哲学史的本体论思考方式研究 电子书
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对哲学的理解往往取决于对哲学史的研究视角。本体论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研究对象。对本体无休止的追问使本体论研究不断深化,使得本体论从哲学的组成部分演变成本体论哲学范式。本体论虽然受到现代哲学的集体声讨,但这并不妨碍本体论思考方式在对“逻辑起点”的选择中发挥作用。哲学史只存在过时的答案,并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正是对看似过时的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给
严复的哲学思想: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开端 电子书
本书站在中西古今文化交汇点上,对严复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严复对中西古今文化的理解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作了阐述,由此展开对严复哲学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本体论、政治哲学和历史观、文化观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