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史研究

文化哲学史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把握文化哲学的发展脉络。

内容简介

本书为“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丛书”之一,相较该系列的其他研究,本书将“文化哲学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化哲学与西方哲学、文化哲学与中国哲学、文化哲学与俄罗斯哲学三个角度对文化哲学的发展脉络及在不同文化区域内的本土化发展、演变历程等展开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不仅着眼于历史对文化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把握,更是立足当下对文化哲学的现代性演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梳理与呈现,而且紧密联系国际时势,进一步丰富了本书的讨论深度。

作者简介

作者丁立群,系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特聘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省“文化名家”理论人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兼任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学会副会长,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与文化理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丛书编辑部

文化哲学与西方哲学

杜威的文化哲学观

一 杜威对传统哲学的解蔽

二 哲学的本质与文化功能

三 几点评价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理论模式与西方文化危机

一 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理论模式的主要内容

二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理论模式与西方文化危机的内在关系

三 西方文化危机的后果

论“理智”概念的实践维度

一 传统“理性”概念的困境

二 经验世界:理智生长的土壤

三 习惯、冲动与“理智”的内在关联

四 实践性的理智思虑与算计的区别

五 杜威理智概念的几点合理性及其启示

论杜威以经验主义为根基的宗教信仰观

一 宗教(religion)与宗教性/虔诚(the religious)的区分

二 信仰的区分

三 杜威对宗教信仰进行区分的根源探讨

四 结语:宗教信仰之于人的意义

新康德主义与文化哲学范式的生成

一 哲学研究范式转向的历史必然

二 新康德主义的文化哲学转向

三 文化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解范式的凸显

文化哲学的文化自觉与哲学自觉

一 文化哲学的文化自觉

二 文化哲学的哲学自觉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学说

一 生活世界:被近代科学遗忘之基础

二 维护科学或批判科学:超越论的现象学的深层动机

三 结语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范式”

一 哲学观的下移与“生活世界范式”

二 形式语用学之下的“生活世界”概念

三 以系统与生活世界二元架构为基础的交往行动理论

结语

韦伯关于德国文化问题研究的启示

一 文化自觉、文化认同问题与现代性

二 文化认同与西方文化的普遍性

三 韦伯对德国文化问题研究的启示

四 中国文化自觉、文化认同的主要问题

海德格尔现象学:一种文化哲学的反思

勒维纳斯他者伦理学对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变革

一 勒维纳斯他者伦理学的批判指向:西方哲学的本体论传统

二 勒维纳斯他者伦理学的建构方向

三 勒维纳斯他者伦理学的当代意义: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伦理取向

实在、符号与文化

一 多重实在与最高实在

二 符号与社会

三 意义与文化

马尔库什的文化批判理论

一 文化悖论的起源

二 科学与艺术的悖论

三 文化悖论的补偿与批判功能

四 现代性文化的多元选择

布达佩斯学派对文化的现代性解读

一 基于现代性的文化界定

二 克服现代性文化危机的努力

三 现代性的危机与重建

文化哲学与中国哲学

论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

论中国近代的“国民性”改造

论中国近代“道德革命”中的理性精神,道德与文明

严复中国传统文化观的转折

一 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

二 中西比较的视域

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

四 转折的主要原因

论中国现代的文化观

一 中国现代文化观产生的背景

二 中国现代文化观的主要类型

三 自由主义文化观

四 民族主义文化观

五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梁启超“文界革命”探析

孔教、儒家与国学

一 康有为、谭嗣同的孔教时代

二 梁启超的儒家时代

三 章炳麟的国学时代

四 孔教、儒家与国学

梁启超的文化理念及其意义

一 文化是什么

二 什么是文化

三 文化的民族性与国学

旧邦新命与文化传统

陈寅恪对文化精神的思考

前言

一 文化精神与新人文主义

二 文化变迁与中国文化本位论

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余论 陈寅恪的“晚年心态”问题

心性学视域与中国现代性问题

一 寻根、批判与仿制:心性学与现代性关联的逻辑初建

二 反思、探索与创新:心性与乡村建设方案的构想与实施

三 奠基、重构与展望:心性学的重新奠基与现代性问题的深化

文化哲学与俄罗斯哲学

东正教信仰与俄罗斯命运

一 东正教信仰对俄罗斯文化模式的深层影响

二 东正教信仰对俄罗斯社会历史演变的影响

三 东正教信仰对俄罗斯命运影响的机制

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一 俄罗斯宗教哲学的产生与特点

二 俄罗斯文化传统与精神气质

三 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文化批判

四 俄罗斯新文化价值观建构

五 文化批判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视野中的俄罗斯文化观重构

文化危机与拯救:弗兰克基督教人道主义理论探析

一 文化危机的实质

二 文化危机的根源

三 文化危机的拯救路径

四 弗兰克文化危机的理论价值

俄罗斯文化的形而上维度

一 俄罗斯文化与西方文化

二 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救世情怀

三 俄罗斯文化未来发展预想

欧亚主义的诱惑:俄罗斯寻求文化定位的现实归宿

一 文化模式理解范式下的欧亚主义

二 文化本体论意义上的欧亚主义

三 文化批判维度下的欧亚主义

余论

文化哲学史研究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丁立群。

得书感谢您对《文化哲学史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哲学与人生 电子书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哲学观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论述了哲学观与世界观、黑格尔的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观、哲学观与现代哲学、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哲学观与哲学研究以及哲学观与哲学教育等七个问题,揭示了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独特的社会功能,展现了哲学发展的自我批判的活力和永不枯竭的理论空间。
哲学心语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具有自传性质的哲学随笔,作者对于自己平生学习哲学的诸种快慰、体味人生百般滋味进行凝练总结,风格闲淡疏朗,与论文迥异。上篇主要是对于哲学的学习、学问的研究、文化的传承等过程的梳理和对点滴感悟的采撷,给人启迪与思考;下篇主要就人性、情感、生活中的挫折及个人生活经历娓娓道来,却有哲思充溢其中,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文化世界的意义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向度 电子书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立足中国场域,同时又有世界维度,探究文化世界的一般意义结构,开创了以工作世界为核心范式的文化世界哲学新理论体系,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并将其拓展和应用到哲学、宗教、诗文化等意识形态实例的意义分析。文化世界哲学就是关于文化世界意义结构的理论体系,是对文化世界是怎么来的、什么是文化世界、怎样建构或创新文化世界等问题的探究,在核心范式的意义上,亦可称为工作世界文化哲学
改变世界的哲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年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