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有守: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有为有守: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了解近代知识人无法绕开的必读书。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1895—1949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人际交往、私人脉络、团体组织以及与城市公共媒体的关系,是一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史。本书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笔墨介绍了梁启超、陈独秀等众多著名知识分子的社会交往,亲疏聚分。

当科举和门第嬗变为学校和文凭,以儒家文化为共同价值观的思想框架逐渐解体。从朦胧且短暂的新文化联盟,到各种各样的主义与流派,聚散分群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构成了近代中国耀眼的知识光谱。

在这样一个大转型时代,知识分子身处都市并接受了新式教育,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他们承担着启蒙大众的使命,而作为启蒙者,他们自身又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怎样的转型?

作者简介

作者许纪霖,1957年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初版序言(2008)

一、 都市空间网络

二、 管理型公共领域与批判型公共领域

三、 都市知识分子的特征

四、 知识分子共同体与公共交往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一、 从“士绅社会”到“知识人社会”

二、 “知识人社会”的公共网络:学校、社团与传媒

三、 为何重建社会重心失败?

第二章 士人、城市与权力:清末沪上知识分子的交往网络

一、 日常生活与权力:清末知识分子交往的私谊网络

二、 认同与权力:清末知识分子交往的会社网络

三、 政治变迁与权力:清末知识分子交往的集会网络

四、 印刷与权力:清末知识分子交往的传播网络

第三章 岂有文章惊天下:五四时期京沪知识分子的公共生活

一、 从上海到北京:《新青年》知识群体与北京大学

二、 从政团到社团:《改造》派知识群体的凝聚与介入

第四章 分歧与底线:1920年代知识分子的交往网络

一、 1920年代前中期知识分子的交往网络

二、 1920年代后期上海知识分子的交往网络

第五章 疏离与融合:1930年代的知识分子与上海地方社会

一、 “左联”知识分子:居无定所的漂泊者

二、 “开明书店派”知识分子:植根上海社会的文化移民

三、 上海地方名流:跻身城市精英的另类知识分子

第六章 十字街头的象牙塔:1930年代北平知识分子的交往世界

一、 胡适派学人群与北平自由知识分子的交往网络

二、 传统、现代交往的双重面相与京派文人的交游网络

三、 《大公报》与北平知识群体的媒介网络

第七章 地缘、学缘与惯习: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共同体

一、 联大的公共空间

二、 联大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与自我认同

第八章 重建社会重心:战后知识分子的同人群体

一、 储安平与《观察》群体

二、 《时与文》群体

三、 胡适与《独立时论》群体

四、 吴景超与《新路》群体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有为有守: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是2024年由世纪文景出版,作者许纪霖 等。

得书感谢您对《有为有守: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渤海人社会生活研究 电子书
《渤海人社会生活研究》以专题的形式作纵向表述,由浅入深地叙述渤海人社会生活事象的渊源、表象及与唐朝和中华文化的趋同性、“车书本一家”的局面,揭示渤海人社会生活变迁的特征是渐进式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迁。在关注渤海上层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挖掘中外文献考古资料,尽量揭示当地民众的生活情况,从而展示渤海国的国情民风。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电子书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
传承与创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论文集(第1辑) 电子书
本文集是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传承与创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集,共计37篇。其研究主题涵盖近代重要政治人物、重要历史事件、近代中外关系、经济与社会、文化与教育,军事与战争等方面,再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当前学术研究的动态与最新成果。
磨盘双合的日子:西双版纳僾尼人的社会性别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西双版纳哈尼族僾尼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社会性别理论与人类学的视角有机结合起来,以文献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了僾尼人以“磨盘双合”为典型意象的社会性别关系、角色构成模式及其文化运作机制,诠释了社会性别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群体中的多样性演绎。本书所呈现的不仅是学术,更是人生,它充满了对纯真质朴世态的体验、对文化真谛的感知,以及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生
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修订本)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