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专论中国哲学中最根本具统摄性的道之范畴,是唐君毅先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整理、研究与阐释工程的重要系列成果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副标题为:中国哲学中之“道”之建立及其发展。
全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专论先秦哲学中之“道”。在对道之名义加以比较研究而取儒家为中国人文之道的胜义。
第二部分专论秦汉魏晋哲学中之“道”。自阴阳家之观念起而阐释了秦汉时的天道观与历史观,论及司马谈、班固、杨雄、王充、董仲舒等。
第三部分为处理隋唐佛学中的形而上之问题的专著,也是唐君毅研究佛学的最为重要的一本著作。本书作者见解卓然独立,同以往流行之中国哲学著作迥然而异之处甚多,为治中西哲学者必读之经典名著。
作者简介
作者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宾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唐君毅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接受过良好的旧学教育。曾就读于中俄大学、北京大学,毕业于中央大学哲学系。青年时代颇受梁启超、梁漱溟、熊十力学术的影响。曾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并曾任江南大学教务长。1949年与钱穆、张丕介等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并兼任教务长、哲学系主任等职。1958年与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受聘为该校首任文学院院长和哲学讲座教授,1967年任新亚研究所所长。唐君毅一生著书立说以中华文化及中国哲学为主题,其主要著作有《人文精神之重建》《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中国哲学原论》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前言
《唐君毅著作选》编序
附 《唐君毅著作选》第一批书目
中国哲学原论
原道篇自序
导论上
导论下
第一编
第一章 孔子之仁道(上)
第二章 孔子之仁道(下)
第三章 墨子之义道(上)
第四章 墨子之义道(下)
第五章 孟子之立人之道(上)
第六章 孟子之立人之道(下)
第七章 道家之起原与原始型态
第八章 老子之法地、法天、法道,更法自然之道(上)
第九章 老子之法地、法天、法道,更法自然之道(下)
第十章 庄子内篇中之成为至人神人真人之道(上)
第十一章 庄子内篇中之成为至人神人真人之道(下)
第十二章 综述庄子外杂篇之义,并附论韩非子及管子中之道家言
第十三章 荀子之成人文统类之道(上)
第十四章 荀子之成人文统类之道(中)
第十五章 荀子之成人文统类之道(下)
第十六章 韩非子之治道(上)
第十七章 韩非子之治道(下)
第十八章 周秦诸子对“名言”之道(上)
第十九章 周秦诸子对“名言”之道(下)
第二十章 庄子天下篇之内圣外王之道与大学之明明德于天下之道
第二十一章 中庸之诚道
第二十二章 礼记中之礼乐之道与天地之道(上)
第二十三章 礼记中之礼乐之道与天地之道(下)并论 孝经之孝道
第二十四章 易传之即易道以观天之神道(上)
第二十五章 易传之即易道以观天之神道(下)
第二编
第一章 阴阳家与秦汉学者顺天应时之道及其历史演变意识
第二章 秦汉学者之言学术之类别与节度,以形成学术人文之领域之道
第三章 秦汉至魏晋学者之法天地以设官分职之道,及对人之才性之品类之分别与对人物之品鉴之道
第四章 秦汉之神仙思想与炼养精气神之道,与道教思想之发展
第五章 春秋学中之对善恶是非之褒贬之道
第六章 汉代易学中之易道及其得失与流变
第七章 五行之义、六十甲子义,及其用于易学之得失
第八章 王弼之由易学以通老学之道(上)
第九章 王弼之由易学以通老学之道(下)
第十章 郭象庄子注中之言自然独化与玄同彼我之道
第十一章 魏晋之玄理与文学艺术中之道
第三编
第一章 中国固有哲学中之道与佛道之交涉(上)
第二章 中国固有哲学中之道与佛道之交涉(下)
第三章 成实论、中论,至成实宗之中道论
第四章 般若三论宗之二谛义与吉藏之中道义及佛性义(上)
第五章 般若三论宗之二谛义与吉藏之中道义及佛性义(下)
第六章 智在中国佛学史中之地位与其判教之道(上)
第七章 智在中国佛学史中之地位与其判教之道(下)
第八章 智之圆顿止观论
第九章 法相唯识宗之佛学道路
第十章 大乘起信论之佛学道路
第十一章 华严宗之判教之道及其法界观(上)
第十二章 华严宗之判教之道及其法界观(中)
第十三章 华严宗之判教之道及其法界观(下)
第十四章 宗密论禅原与禅宗之道
第十五章 湛然以后之天台宗之佛道与他宗佛道之交涉
第十六章 略论佛学以外之南北朝至隋唐学术中之道,及宋以后学术中之重守道及辨道
附录
前言
本书作者其他著作
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共二册)是200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唐君毅。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共二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