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与观念研究

战国秦汉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与观念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战国秦汉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与观念为研究对象。

内容简介

本书在详细梳理和研究族群演进格局、“华夷之辨”思想对族群空间建构影响的基础上,揭示民族地理观建构路径,阐明民族地理观与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空间建构的关联。基于汉文史籍、汉译彝文史籍、考古、碑刻、环境考古等资料的梳理,文献分析、形象学、环境史、概念史等方法的使用。

作者简介

作者孙俊,男,云南泸西人,博士,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万人计划”入选者。

主要从事西南历史民族地理研究,侧重探讨中国古代民族地理理论对西南族群演进、族群身份建构、王朝国家空间建构与国家认同的影响。

近年来在《地理学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Area,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等CSSCI, SSCI期刊发表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史料汇编共3部。

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项,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出版资助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重要报刊转载、介绍5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本书受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出版经费资助

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出版编委会

“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出版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上篇 族群分布格局的演进

第一章 巴蜀及其边缘地区群体分布格局的演进

第一节 蜀国族群的活动空间及其族群结构问题

第二节 巴国的族群结构及族群分布

第三节 蜀西氐羌群体的分布

第四节 蜀西“夷”群体的分布

第五节 “胡人”的迁入、分布与流向

第二章 牂牁、益州、永昌地区族群分布格局的演进

第一节 夜郎族群的分布

第二节 滇国的族群结构及其分布

第三节 昆明族及其分布与迁徙

第四节 哀牢的族群结构及其分布

第三章 汉族群体分布格局的拓展与“汉夷”格局的演变

第一节 战国时期北方群体的迁入

第二节 西汉时期北方群体的迁入及汉族群体的分布格局

第三节 东汉时期汉族群体的多向迁徙与分布格局演变

第四节 “汉夷”格局的演变

下篇 民族地理观的建构

第四章 疆域变迁与族群政治地理空间建构

第一节 上古作为方位、地域的西南

第二节 地缘因素与西南疆域的形成

第三节 “徼”界变迁与中古族群政治地理空间的初步构型

第五章 施治措施与族群政治地理空间的结构化、秩序化

第一节 武帝广关后西南区域族群政治地理空间的结构化

第二节 政区、施治与族群政治地理空间的结构化、秩序化

第六章 区域意象、族群意象与民族地理观分区

第一节 区域意象及其差序格局

第二节 族群意象的差异

第三节 民族地理观分区

第七章 民族地理观生成的地理机制

第一节 自然地理因素与民族地理、民族地理观

第二节 人文地理因素对民族地理观的影响

结语

附表

附表1 秦汉道的分布

附表2 秦汉时期西南区域不同形制墓葬及其数量分布

附表3 云贵地区青铜扣饰统计

附表4 《华阳国志》所载汉晋时期籍贯可考大姓数、士女数统计

附表5 《三国志·蜀书》所载蜀汉籍贯可考人物

附表6 秦汉西南封泥所见长、丞、尉印

附表7 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区域汉族群体移民的迁徙源地、迁徙地简表

附表8 战国至汉末西南主要族群分布与演进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战国秦汉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与观念研究是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俊。

得书感谢您对《战国秦汉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与观念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电子书
“中国”是不同区域“化学反应”的结果。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 电子书
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楚国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职官的管理制度等。
谁说日本没有战国 电子书
故事以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展开,在对历史详加考证的基础上,以北条早云、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六位家喻户晓的名人为主线,从1467年日本室町幕府政权发生“应仁之乱”为起点,至1615年德川家康消灭丰臣秀赖的势力并稳定了江户幕府这段战国时期的所有重要事件。
秦汉土地制度研究:以简牍材料为中心 电子书
本书结合传世文献,讨论简牍材料中的土地制度,尤其学界存在争议或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中国民族史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人类学文萃?名家文选”系列的第二部,收录了云南大学王文光教授的21篇文章,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的相关思考和学术实践,读者可从中看到一位中国民族史研究者走过的学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