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学传统

中国国学传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国学的国民修养书。

内容简介

《中国国学传统》是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杰出国学大师张岱年的一部国学普及代表作。它以向历史借鉴智慧为出发点,以人为本,从探寻人类生活基本问题出发,解读中国国学的优良传统及核心价值。它在中国人五千年的历程中爬梳剔抉,把国学的精华复活在当代人的面前,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浸透着一代国学大师的睿智灼见,是中国经典国学智慧与当今精神生活所需的融会贯通。中国文化强调人在天地万物中的中心地位,它以人开篇,进而讲解了文、智、儒、道等内容。让现代人既能找到作为中国人的根脉,又能看到中国文化及个人的出路;既理清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也架起了国学传统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使国学传统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作者张岱年,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国学的现代意义

第一章 人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人学思想

一 人的本质

二 人的价值

三 人与自然

四 人与社会

五 人格与精神境界

第二节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人格观念

一 独立意志与独立人格

二 “人之所以为人”

三 关于人格类型的思想

四 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

五 理想人格的设计

六 传统人格观念的得失

第三节 中国哲学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

第四节 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 “天人合一”成语的来历

二 “天人合一”观念的起源与演变

三 对于“天人合一”思想的评价

第五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倾向

一 天人关系问题

二 人己关系问题

三 德智关系问题

四 生死问题

第六节 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

一 以人为本位的哲学

二 坚持人格尊严

三 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

四 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第七节 中国传统中的人伦与独立人格

第八节 中国古代的精神生活与精神境界

第九节 中国传统中的生命与道德

一 生命与生命力

二 生命力的充实与调节

三 道德与群体生命

四 生与义、富与仁的统一

第二章 文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及发展规律

一 中国文化的形成

二 中国文化的发展

三 中国文化的演变

四 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与基本精神

一 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 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

三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偏向

四 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第三节 中国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一 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变革

二 民族习性与民族精神

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四 “中庸”辨析

第四节 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生命力

第五节 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及更新

一 文化的层次

二 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 国民性和民族精神

四 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第六节 中国文化的改造与复兴

一 文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二 文化体系的分析与综合

三 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精粹思想

四 文化创新之路

第七节 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前瞻

一 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 中国文化的特点

三 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第三章 智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源流

一 先秦哲学

二 秦汉哲学

三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哲学

四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

一 春秋时代的三不朽说

二 孔子“义以为上”、“仁者安仁”的道德至上论

三 墨子崇尚公利的功用价值论

四 孟子宣扬“天爵”、“良贵”的人生价值论

五 道家“物无贵贱”的相对价值论

六 《易传》与荀子关于价值标准的学说

七 法家的道德无用论

八 董仲舒“莫重于义”的价值观

九 王充提倡“德力具足”的价值观

十 宋明理学的价值观

十一 王夫之“珍生务义”的价值论

十二 对于中国古代价值观的评价

第四节 中国哲学关于理性的学说

一 孟子“心所同然”的理性学说

二 《墨经》中关于心的观点

三 道家对于理性认识的批评

四 荀子“以心知道”的理性学说

五 《易传》《大学》《中庸》的“明德”与“德性”观念

六 汉唐时代的“性有善有不善”的观点

七 张载、程颐关于“德性”的观点

八 朱熹及其弟子关于“本然之性”与“义理之性”的学说

九 陆九渊、王守仁的“善性”、“良知”观念

十 王廷相、王夫之关于“德性”的论断

十一 戴震“心能辨理义”的学说

十二 中国古代哲学的理性学说的评价

第五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

一 学派盛衰的历史总结

二 传统价值观的分析

三 传统思维方式的分析

四 批判继承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儒

第一节 孔子与中国文化

第二节 《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易大传》的哲学智慧

一 《易大传》著作年代新考

二 《易大传》的本体论学说

三 《易大传》中的辩证法思想

四 《易大传》的人生理想与政治观点

第四节 张载思想的核心价值

一 张载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政治观点

二 张载在北宋思想斗争中的地位

三 张载的著作

第五节 宋明理学的得失

一 宋明理学的基本派别

二 理学的基本性质及其历史作用

三 理学的理论贡献

四 理学的偏失

第六节 王船山哲学的基本精神

一 体用胥有

二 即事穷理

三 “珍生”、“务义”

四 “相天”、“造命”

第七节 儒家学说与中国的现代化

第五章 道

第一节 老子的道

一 老子年代新考

二 老子思想的阶级性

三 老子哲学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

四 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 庄子的心灵境界

一 一个愤世疾俗的隐士

二 相对与绝对——“物”与“道”

三 怀疑与直觉——“知有所待”与“体道”

四 辩证法与诡辩论——“以明”与“两忘”

五 必然与自由——“安命”与“自适”

六 无君论与返于自然

第三节 道家生存观

一 道先天地

二 逍遥悬解

三 玄同齐物

四 全生贵己

第四节 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一 道家的起源与演变

二 道家与哲学本体论

三 道家的批判精神

四 儒道两家的对峙与交融

后记 说国学

中国国学传统是201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岱年。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国学传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声律启蒙 电子书
国学启蒙读物:儿童声韵训练,琅琅上口。
陪孩子品诗(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 电子书
国学大师俞平伯之父俞陛云为给家中孩童讲授诗词所做,真正的大师家中家传的诗词启蒙课。
陪孩子品词(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 电子书
国学大师俞平伯之父俞陛云为给家中孩童讲授诗词所做,真正的大师家中家传的诗词启蒙课。
中国宁红 电子书
本书记录了中国宁红茶的发源及发展史,讲述江西修水县宁红茶的前世今生,一代代茶人为宁红的创制、推广做出的努力,宁红茶在历史上取得的荣誉和茶叶带动修水县脱贫的故事。作品通过对宁红茶发展演变历史的叙述,将中国茶文化以及几代茶人的生活史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丰厚的底蕴。同时,作品通过描述一代代茶人的奋斗史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修水茶人在脱贫攻坚以及社会主义新征程当中做出的贡献。
中国外卖 电子书
本书是聚焦外卖小哥群体的长篇纪实文学。最深的幽暗中,也能开出向阳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