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文化(增订本)

佛教与中国文化(增订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汤一介在佛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内容简介

书中讨论了印度佛教传入与当时玄学、儒家、道家的关系和争论,介绍了隋唐时期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发展的历史及其主要思想,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没有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而发生战争的内外原因,考证了与佛教相关的部分文献等,并收入了作者对《心经》的通俗讲义。书中注重从佛道比较的视角来研究佛教,展现出佛教在整个中国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汤一介,湖北省黄梅县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56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什刹海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大部分著作与论文已结集为十卷本《汤一介集》出版。主编有《汤用彤全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九卷本《中国儒学史》(与李中华共同主编)、十一卷本《中华佛教史》(与季羡林共同主编)等著作。以古稀之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增订本序言

原序

佛教传入与儒家、道家

第一章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考察

一、由西汉末至东晋,印度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时首先是依附于汉代的方术(又称“道术”),到魏晋又依附于魏晋玄学

二、东晋以后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引起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的印度文化的矛盾和冲突,并在矛盾和冲突中推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三、印度文化到隋唐以后逐渐为中国文化所吸收,出现了若干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到宋朝以后佛教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融合于中国文化之中,形成了宋明理学,即新儒家学说

第二章 魏晋玄学与魏晋时期的佛教

第三章 僧肇《肇论》的哲学意义

一、关于“有”与“无”的问题

二、关于“动”与“静”的问题

三、关于“知”与“无知”的问题

四、圣人“可学致”与“不可学致”的问题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儒学

一、何承天的生平与著作

二、何承天的哲学思想及其对佛教的批判

三、简短的评价

第五章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道教

一、佛道之争——关于老子化胡问题的争论

二、佛道之争——关于生死、形神问题的争论

三、“承负”说与“轮回”说

四、“出世”和“入世”

隋唐以来之中国化佛教

第六章 天台宗及其哲学问题——“一心三观”

一、龙树

二、慧文

三、慧思

四、智

五、灌顶

六、湛然

七、“山家”与“山外”之争

第七章 华严宗及其哲学问题——“十玄门”

一、华严宗简史

二、华严“十玄门”的哲学意义

附一 华严宗“十玄门”演变概述

附二 “十玄门”的不同表述与不同排列

第八章 禅宗及其哲学问题——“明心见性”

一、禅宗简史

二、“明心见性”

第九章 禅宗的觉与迷

第十章 禅师话禅宗

第十一章 唐代的排佛思想——读《全唐文》札记

一、以佛因心成,不可外求,反对搜括民财,营寺造像

二、以佛空寂无为,一切有为法皆去佛甚远

三、释教“以清净为基,以慈悲为主”,故当体道以利万物

第十二章 论儒、释、道“三教归一”问题

一、儒、释、道“三教归一”观念的理论基础

二、儒、释、道“三教归一”朝廷的政策基础

三、儒、释、道“三教归一”民间的信仰基础

第十三章 “人间佛教”之意义

佛教典籍考订与解读

第十四章 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所藏《碛砂藏》

第十五章 功德使考——读《资治通鉴》札记

一、“功德使”之设始于何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二、玄宗朝似亦有“功德使”之设,且有由非僧人任“功德使”者

三、廓清是代宗朝的“功德使”,《僧史略》把“广清”误为“廓清”

四、代宗朝僧人惠晓曾充任“修功德使”

五、大历十四年,代宗死后,德宗继位,修功德使刘崇训上表请停京城修功德使

六、德宗贞元四年又复置功德使

第十六章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

佛教与中国文化(增订本)是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汤一介。

得书感谢您对《佛教与中国文化(增订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薪与酬 电子书
《薪与酬》是大脑银行创始人苏引华的著作。
大道与优游 电子书
《大道与优游》从悟道的角度演绎了庄子三十三篇著作。
心学与心理建设 电子书
本书是心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心理建设与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两岸心学论坛”的论文集,收入论文30余篇。与会专家的论文围绕孙中山思想、心学、孙中山的“心理建设”与心学的关系几个方面展开研讨,研讨的核心是孙中山“心理建设”的思想渊源及其当代价值。专家学者们的论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忧国、忧民、忧天下,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与建议。
孝经与孝子故事 电子书
本书对《论语》一书分章节进行了注释、翻译,每节包括原文、注释、译文。书后还附录了歌曲《风雅依然》。
人生:思与诗 电子书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我的人生之路、思辨人生、诗意人生,全面展现了作者的一生及其对于人生、人性的各种思考。我的人生之路部分,展示了作者从儿时到晚年走过的路。思辨人生部分,展示了对于人生和人性的思考。诗意人生部分是作者写的二百多首诗,分为十五个篇章,“我的父亲与母亲”“我与老伴”“我与家人”“我与学生”“小城旧事”“思乡”“忆旧”“怀师友”“读书”“读庄子”“纪念毛泽东”“时事杂咏”“外出杂咏”“住院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