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以女性分娩卫生为切入点,分别从民族话语、知识资源、医疗从业者以及医疗机构等四个方面描绘近代上海女性的医疗与卫生图景。
内容简介
女性医疗社会史是近年来西方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伴随着西方医学在中国本土的传播,女性健康与卫生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本书以分娩卫生为切入点,分别从民族话语、知识资源、医疗从业者以及医疗机构等四个方面,描绘近代以后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的医疗卫生图景。
作者在挖掘和整理大量档案、报纸杂志、书籍资料等基础上,对妇婴卫生行政、产科学教育、助产士以及分娩医疗化等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与评估。在呈现这段历史之复杂性的同时,亦反思女性身体与医疗化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赵婧,1982年生,辽宁鞍山人,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现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医疗社会史、社会性别等研究。近几年在《史林》《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妇女研究论丛》等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言
一、 分娩卫生与“现代性”
二、 分娩的医疗社会史研究
(一)分娩近代化以前的产婆
(二)从产婆到新式助产者
(三)分娩的医疗化与国家化
(四)现代产科实践中的医病关系/两性关系
三、 本书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分娩卫生与富国强种
一、 作为动员策略的分娩卫生
(一)婴儿和产妇死亡率
(二)“保护母性”
二、 作为卫生行政的分娩卫生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妇婴卫生事业(1928—1949)
(二)上海的妇婴卫生行政(1927—1949)
三、 小结
第二章 分娩卫生与近代西医产科学
一、 西医产科学在近代中国
(一)西医产科学书籍
(二)产科医疗机构
(三)产科学教育
二、 近代上海的助产教育——以助产学校为中心
(一)上海助产学校概览
(二)立案、学制与课程:规范助产教育
(三)全能助产士:助产教育的更高目标
三、 产婆训练
(一)“产婆”词义流变
(二)稳婆不稳
(三)产婆训练
四、 小结
第三章 分娩卫生与助产士
一、 职业神圣感与医学技能的养成
(一)她们是谁?
(二)新法接生的故事
二、 助产士职业的困境
(一)向哪里去?
(二)助产士与产婆:分娩助手之争
(三)助产士与产科医生:模糊的等级制
三、 上海市助产士公会
(一)代会员向卫生局请领开业执照
(二)为会员介绍工作
(三)调整助产士待遇,订定统一标准
(四)呈请政府取缔稳婆
(五)接办产院
(六)为会员谢君惠被控一案提供法律后援
四、 小结
第四章 分娩卫生与医疗化
一、 近代上海产科机构
(一)私立产科医院:慈善与金钱的变奏
(二)上海难民产科医院/平民妇孺医院
(三)20世纪40年代上海产科地图
(四)分娩悲剧与“江湖产科”
二、 分娩行为医疗化
(一)医院中的分娩体验:生死界限
(二)医疗化的过度介入:围产检查及其他
(三)分娩医疗化的窘境:制度缺失
三、 分娩医事纠纷
四、 小结
结语
一
二
三
附录
一、 近代杂志上有关孕产卫生常识的文章篇目
二、 《供孕妇参考之保健表》
三、 《妇幼卫生展览会》
四、 南京国民政府有关助产人员的行政法规选录
《管理接生婆规则》
《助产士法》
五、 《上海特别市卫生局办理助产士注册规则》
六、 《卫生局改进妇婴卫生》
七、 《助产学校立案规则》
八、 《上海同德产科学校章程》
九、 《同德妇孺产科医院简章》
十、 《一套外出接生用品细目表》
参考文献
一、 史料
档案(上海市档案馆馆藏资料)
助产学校与助产士公会刊物
报纸杂志
论著
二、 中文论著
三、 外文论著
后记
近代上海的分娩卫生研究(1927—1949上海城市社会变迁丛书)是2014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婧。
得书感谢您对《近代上海的分娩卫生研究(1927—1949上海城市社会变迁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