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研究

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围绕着文学理论学科反思所涉及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对象、范围、范式、走向等方面的问题一一进行述评。

内容简介

北师大文艺学中心研究丛书系列之一,该丛书是童庆炳先生督促下组织,整体展示北师大文艺学研究的优势学科面貌。该书以当代中国文艺学学科反思这一学案问题为研究中心,对19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考察,梳理了文学理论学科反思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其所涉及的文学理论研究对象、思维方式、价值认同、知识构型、转型发展和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讨论。

作者简介

作者肖明华,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毕业。已在《文艺理论研究》、《文艺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有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并有一项成果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完成省级课题四项。目前主要从事文学基本理论、文艺美学的教学与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批判丛书》总序

引言

第一章 文学“终结说”与文学理论学科反思的先声

第一节 文学“终结说”的提出

第二节 争鸣:文学“终结说”与文学理论的未来

第三节 文学理论学科知识生产的一个反思

第二章 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泛化”与文学理论学科反思的发生

第一节 “文学泛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二节 反思:从研究对象到研究范式

第三节 文学泛化时代的文学理论如何可能再讨论

第三章 文学理论学科反思与文化研究的合法化论证

第一节 文化研究的合法化:以文学理论反思的方式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反思:在文学理论的视野下

第三节 文化研究往何处去:一种文学理论学科反思

第四章 大学文学理论学科反思与教材建设

第一节 教材文学理论反思的发生

第二节 争鸣: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

第三节 教材文学理论问题再讨论

第五章 文学理论的知识立场反思与反思性文学理论的建构

第一节 文学理论知识立场的反思

第二节 反思性文学理论的建构

第三节 何为本质主义的文学理论知识立场

第六章 文学理论的知识学反思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重构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知识特性分析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重构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知识构型反思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重构

第三节 文学理论知识学问题的其他讨论

第七章 文学理论的历史书写与另一种文学理论学科的反思

第一节 三十年时段中的文学理论学科历史书写及其学科反思

第二节 六十年时段中的文学理论学科历史书写及其学科反思

第三节 百年时段中的文学理论学科历史书写及其学科反思

第八章 文学理论的未来:走向反思性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

第一节 文艺学学科反思与文学理论的未来

第二节 反思性文学理论的合法性论证

第三节 反思性文学理论如何可能

第九章 走向反思型文学阐释学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现有的几种解决思路

第三节 建构一种反思型阐释学思路

第四节 例证与结论:可能出现的第四种文学阐释学

第十章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文学理论转型再反思

第一节 大众文化的兴起及其意义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转型表征

第三节 当代文学理论转型再反思

第十一章 文学理论危机的反思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之合法性论证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危机

第二节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之合法性论证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转型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之合法性再讨论

第四节 “好文学理论”之问

第十二章 当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状况再反思与“好文学理论”再问

第一节 当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分化

第二节 当代文学理论的危机与重建

第三节 “好文学理论”再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研究是201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肖明华。

得书感谢您对《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文与学反思录 电子书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以及世界文化秩序正在被重新型构。令人警醒的是,中国现代以降传统文史哲即基本处于断裂状态,如何在全球性及现代性全新前提与语境之下予以重新整合,如何重新建构中国和中国人的主体性,并从历史主义传统的人文主义向现代社会科学意义上的人文主义全面开放,是当下人文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书侧重于“人文重塑”的批评性考察,既关涉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也直指当下文史哲传统的断裂与重新整合的可
文学理论新编(第4版) 电子书
本教材每章均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经典文本阅读;相关问题概说。前者是“一斑”,后者是“全豹”,两者相呼相应,取长补短。
唐诗的兴起(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实践论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本书从各个角度探讨了初盛唐唐诗的兴起和繁荣。
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文学意识(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实践论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以作品为原点,以实践为根据,以整合为目的,百年来的女性文学研究从有性别色彩到无视性别特征再到双性和而不同,画出了一道清晰的轨迹。
传播与本土书写: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小说生态叙事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全景式考察了西方生态思潮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生态书写的状态、成就、困境与发展趋势,以生态叙事、中西诗学比较、“本土化”三个维度为主体构架,从生态叙事主题与修辞策略、生态叙事价值重估、“本土化”选择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交互性研究,深度揭示了中国当代生态叙事的史学价值、诗学意义以及民族国家特色,并对其未来“本土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