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兴起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兴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且深入地探讨了近代教育体系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确立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学理论学科自身为研究对象,把文学理论视为一种知识形式和社会实践进行考量,把问题回溯到清末民初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诞生之际,从近代学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范式的生成、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与传播机制的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话语规范化的路径、作为权力话语的文学理论及其运作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形成与兴起的动因。

作者简介

作者李昕揆,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艺媒介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著有《印刷术与西方现代性的形成》,发表《癸卯学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品格的形成》《美国媒介文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传统》等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名单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近代学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范式的生成

第一节 癸卯学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品格的形成

第二节 壬子癸丑学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范式变革

第三节 壬戌学制与中国文学理论学科范式的现代转换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与传播机制的建立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两种生产模式

第二节 走向规范的现代文学理论生产秩序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传播机制的生成

第四节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科学品格的诉求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话语规范化的路径

第一节 文学期刊与文学理论学科话语的规范化

第二节 教材著述出版与文学理论学科话语的规范化

第三节 学制颁行与文学理论学科话语的规范化

第四节 词典编纂与文学理论学科话语的规范化

第四章 作为权力话语的文学理论及其运作

第一节 文学理论成为权力话语的途径与表征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修辞语用学”

第三节 近代学制与文学理论:“知识/权力”的共生景观

第四节 谱系学视域:文学理论议题的设置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兴起是202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昕揆。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兴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经验、困局与出路 电子书
看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与经验,探讨困局与出路。
文学理论的实践视域 电子书
本书重在阐述文学理论的实践特质问题,并进一步从实践角度探讨文学理论的功能、价值以及理论机制问题,在实践走向、范畴开掘、原理反思、理论演进等方面对文学理论实践视域的展开提出重要设想,并立足学科体系、教学状态、文学现实和地方本土文学文化资源,对文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打开封闭的文学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推进文学理论建设的可能性。
“诗教”传统的历史中介: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发生 电子书
本书着重研究梁启超“新民”文学启蒙的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之间的发生学关系。作者从梁启超政治启蒙的整体文化视野出发,探讨其以文学作为启蒙方式的话语逻辑、话语形态、话语内涵和话语价值导向,是如何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发生的,旨在揭示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内在的“教化”逻辑,并确认梁启超文学启蒙话语作为古典“诗教”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中介的重要意义。
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电子书
王富仁先生以敏锐的眼光和坚定的勇气,在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突破,他所提出的“思想革命的镜子”、“回到鲁迅”、“新国学”等构想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不可绕过的学术高点,对于现代文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也有着突出的贡献。本书将“思想性”视为王富仁与现代文学的精神契合点,无论是王富仁本身的研究特点和研究风格,还是鲁迅、胡适、曹禺等王富仁研究的对象,极富“思想”性都是他们的共同特性。本书从这一点
西方现代文论经典导读 电子书
本书为西方现代文论双语课程教材。全书选取了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经典篇章共21篇,覆盖从形式主义到文化研究的多方面内容,从经典原文的学习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的概貌,并认识不同的研究路径和方法。书中的篇章原文采用英文,并配有汉语导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原文的核心内容及重要意义。本书的编写吸收了新近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文学理论发展的趋势,凸显了人文精神的现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