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社会学好书。西方著名思想家,带你从权利、真理、知识三个角度认知历史。
内容简介
《马克思·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科学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之一马克斯·韦伯,及其学说建立的历史过程。这本书还分析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过程,并为你展示中国社会科学界是如何在接受马克斯·韦伯及其学说的过程中,发生了“权力/真理/知识”复合体的变容。这是读懂当代社会科学、读懂当今中国本质的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
作者李永晶,1974年出生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教授。1999年4月至2008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及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学习,先后获得文学士、社会学硕士、社会学博士学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部分
绪论 马克斯·韦伯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
一 问题意识与研究课题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三 研究构成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国韦伯研究史与研究资料概述
一 中国韦伯研究史及其问题意识
二 国外韦伯研究翻译中的“韦伯形象”
三 中国韦伯研究的问题点
第二章 “马克思与韦伯”问题与中国社会科学观念的变革
一 引言:重新理解中国社会科学
二 中国社会科学的性格与品格
三 “马克思与韦伯”问题研究史概观
四 中国学者的“马克思与韦伯”问题研究
五 结语:“马克思与韦伯”问题再考
[附论] 作为方法的“价值中立”: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第三章 中国语境中的韦伯政治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 引言:韦伯的“社会科学”与“政治哲学”
二 韦伯的政治哲学:施米特与施特劳斯的视角
三 中国韦伯研究中的韦伯“政治哲学”
四 结语:理解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附论1] 重新理解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附论2] 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与社会科学
第四章 韦伯的政治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
一 引言:韦伯的政治社会学与官僚制研究
二 中国“政治成熟”话语的现状与陷阱
三 韦伯的政治观念与“政治成熟”的三重结构
四 韦伯视角下古典中国的政治特征
五 结语:政治社会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
第二部分 比较的视点:马克斯·韦伯在日本
第五章 日本的韦伯研究与日本社会科学的建构
一 引言:韦伯研究与战后日本的社会科学
二 战前日本的韦伯研究:韦伯、马克思与社会科学
三 战后日本韦伯研究(前期):“韦伯与马克思”问题与现代化理论
四 战后日本的韦伯研究(后期):现代化之后的社会科学
五 结语:思考社会科学的存在样式
第六章 知性的诚实:日本韦伯论争与日本的社会科学
一 引言:日本韦伯论争与学者“知性的诚实”
二 日本韦伯论争的经纬与主要当事者
三 日本韦伯论争中关于《伦理》论文的主要观点
四 日本韦伯论争与“知性的诚实”的结构
五 结语:日本韦伯论争与社会科学的根本性格
第三部分 比较的视点:马克斯·韦伯在俄国
第七章 苏联解体的科学分析:韦伯“俄国革命论”的视角
一 问题:何谓“苏联解体”?
二 韦伯的“俄国革命论”:预言未来
三 俄国历史的必由路径:官僚制、民主制与人性
四 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社会科学的视点
五 结语:韦伯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距离
结论 马克斯·韦伯体验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未来
一 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问题的结构
二 反思中国社会科学的性格与品格
三 再论中国学者的韦伯体验意义
附录 知识社会学方法论
附录 韦伯研究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是2015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永晶。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