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研究(第三辑)

舆论学研究(第三辑)

立即阅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舆论学研究会的会刊,由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主办,本册是第三辑。

内容简介

本辑刊依托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会的近200所会员单位,旨在搭建舆论学学术交流对话平台,是中国首本舆论学专业刊物,收录中国舆论学研究领域的新研究成果。

辑刊设有“舆论学前沿”“舆论理论研究”“舆论史研究”“舆论学研究方法”“舆情观察”“舆情报告”“媒介舆论研究”“海外舆情与国家形象”等栏目。

“舆论学前沿”聚焦当前舆论学研究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新动态;“舆论理论研究”专注于舆论学领域的理论探索;“舆论史研究”从史学的角度研究舆沦的演变历程与特征;“舆论学研究方法”主要在方法层而进行探索,从跨学科的视野对舆论学研究方法进行发掘和分析;“舆情观察”对于当前社会舆情及时关注和分析;“舆情报告”全方位、多视角分析社会舆情,形成研究报告;“媒介舆论研究”对舆论依赖的媒体平台和渠道进行观察和研究;“海外舆情与国家形象”主要探索国际舆情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等领域的广泛问题。

本刊足中国舆论学研究者的必读书目,又可作为业界、普通渎者了解公共舆论、认知社会舆论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编者谢耘耕,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02-2004年于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2007-2009年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

曾先后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卫视工作,有二十年的新闻采编和媒体经营管理经验。

研究领域:传媒经济与管理、新闻理论与实务、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先后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和论文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上海新闻奖、湖北新闻奖、上海新闻论文奖等奖项。1996年10月,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记协、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十佳青年记者”称号,并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4年11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舆论学研究》(第三辑)编委会

卷首语

美国近三年舆论学的研究图景——对美国《舆论季刊》2015~2017年119篇论文的梳理分析

从隔断到链接——网络舆论中社会关系的解构与赋权

社会化媒体生态要素与结构研究

论舆论战的本质

国际舆论战:历史演变、参与主体与因应策略

从自由到自律——汪康年《刍言报》“针报”栏目的舆论思想

晚清中国报刊舆论的初探——以《申报》对“杨乃武案”报道为例

基于组合预测的突发事件衍生舆情监测模型研究

社交媒体谣言治理:用户视角下的治理政策反馈与评估——基于代表性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新闻反转的传播机制分析——从“罗尔事件”谈起

国家安全阴影下的新闻自由——“五角大楼文件案”判例浅析

中国政务微信管理的制度化探索:内容与影响因素

校园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互联网使用差异分析——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

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新闻内容的分析研究

“高知社群”的议题偏向——以水木社区为例

扩展的新闻领域——中国记者的微博话语研究

海外社交媒体上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者的特征研究——基于Twitter的数据挖掘与分析

新时期外媒视野下的中企非洲形象分析

在华热播日剧的日本国家形象塑造

舆论学研究(第三辑)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谢耘耕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舆论学研究(第三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迁徙与重构:中国“舆论场”研究二十年 电子书
本书从五千余篇“舆论场”研究成果中爬罗剔块,逐年甄选,举其荦荦大者,将其珍珠穿线般集成一辑,寻求多元“舆论场”走向“一体化”的科学依据,以推进中国社会进步为价值诉求,善莫大焉。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全书按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编排,脉络分明;以问题梳理为导向谋篇布局,富有历史纵深感;融问题提出、现象描摹、理论解析和对策探究于一炉,视野开阔。
经济社会学研究(第六辑) 电子书
本书关注社会行为基础上的理论建模,收录了九篇论文,涉及领域包括:参照群体、偏好变迁、集体行动模型、网络行动模型、镶嵌式博弈模型等。
经济社会学研究(第四辑) 电子书
本书以金融社会学为主题,探讨了经济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徽学(第十辑) 电子书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十辑。
文学人类学研究(2019年第一辑) 电子书
四川大学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2019年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