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以行政纠纷的同类案由做分类进行精选整理并调整。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登记、政府信息公开等案例,在内容上有以下特色:
一是突出裁判规则价值。以历年“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丛书”采用的行政纠纷案例为精选基础,优中选优,提供给读者十余年积累的多类型、多视角的疑难新型典型性案例,概览人民法院的类型化裁判规则。
二是方便读者检索。为体现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丛书分卷细化,每卷根据最新的案由、法律适用问题分类编排案例,以裁判规则、裁判思路或案件焦点的核心内容作为主标题,让读者一目了然,迅速找到目标案例。
三是注重案例分析的实用性。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对原“法官后语”进行完善,高度提炼案例对理解和适用新法新规的参考价值,为新型疑难法律适用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司法工作提供借鉴,为法学研究提供启迪。
作者简介
国家法官学院,是最高人民法院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法官教育培训的主要机构、国家最高司法智库,是国家接待外国法官的重要基地。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一、行政处罚
001 “是否引人误解”是判断构成虚假宣传的核心要素
002 网络平台交易模式下限时优惠广告虚假宣传的司法审查
003 交管部门以违法告知方式将自然意义上的一行为处断为法律意义上的多行为未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
004 因行政规划存在冲突而对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司法认定
005 存在多个法定处罚档次的,行政机关可以跨档减轻行政处罚
006 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的情形下如何认定其“无理由拒绝退还服务费用”
007 拘留处罚在未成年人校园欺凌案件中的适用
008 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活动中擅自变更行程安排严重损害旅游者权益的,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009 食品安全添加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中待定事实的证明标准
010 违法建设行为人已死亡情形下责令限期拆除决定的内容、形式及合法性审查
011 揭露违法行为应遵循法定方式
012 通过“分段购票—乘车—退部分路段票”的形式逃票构成诈骗行为
013 除有足以反驳的证据外,监控数据可作为认定环境违法行为的关键性证据
014 将非有机农产品加贴有机认证标识销售的法律认定
015 过罚相当原则在司法裁判中的具体运用
016 生产商在食药监管部门针对销售商违法行为执法程序中的权利范围
017 未及时更新广告信息的被动行为不宜认定为虚假广告
018 证券从业人员“以化名、借他人名义”买卖股票的认定标准
019 具有公共特征的私人修建院坝是否属于酒驾中的“道路”
020 定作人是否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对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
021 安全生产义务不因项目发包或转包而转让或免除
022 超短时间虚假申报构成操纵证券市场行为
023 城乡规划处罚应适用处罚作出时而非违法建设建成时的法律规定
024 对有责任的“治疗组”而非医院本身作出“停业整顿”的处罚应符合比例原则
025 非法结汇案件中交易真实性的判断标准
026 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权力的正当合理信赖应予以保护
027 盐业体制改革中对于企业跨区域销售食盐模式应当作从宽认定
028 以营利为目的并非认定非法出版物的必备要件
029 政府采购投标人对产品供应商提交资料未尽实质审查义务的责任认定
030 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应当适用“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031 自行撤销后重新作出处罚决定的程序要求
032 不予行政处罚案件的证明义务
033 行政机关自设听证程序而未履行亦属于违反法定程序
034 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中投诉人原告资格的判断标准
035 独立董事应当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036 行刑衔接过程中“二罚”的正当性分析
037 行政机关根据未经过告知和听证的新证据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构成违反法定程序
038 违反合意顺序及费用平摊方式的拼车行为构成擅自从事非法客运活动
039 “非法聘用外国人”的认定
040 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机关对回函中认定事实的审查
041 未充分说明理由的行政处罚决定构成违法
042 物业公司定价收取电费构成独占经营
043 司法审查中对“法定程序”的理解与适用
044 行政法上“生产”的含义应如何界定
045 房屋登记机构能否以行政处罚形式撤销房产证
二、行政强制
046 国有土地上房屋棚户区改造中强制拆除主体的认定
047 当事人针对无主车辆行政强制措施提起诉讼仅需承担初步证明责任
048 “无主”坟墓被强拆后原、被告主体资格认定及举证责任承担问题
049 对正在修建的违法建设可依法定程序“快速拆除”
050 行政行为明显不当标准的判断与审查
051 规划土地监察部门查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行为是否属于超越行政职权
052 安置补助争议不影响行政机关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行为的合法性
053 复议机关以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驳回复议申请时诉讼途径的选择
054 道路交通管理中扣押机动车的法定程序要求
055 拆违案件中被告的确定和赔偿责任的承担
056 公安机关对不在案发现场的当事人作出的口头传唤行为违法
057 未在限期拆除决定法定诉讼期限届满后对违法建筑作出的强制拆除决定应予以撤销
三、行政许可
058 行政机关不得以增设许可条件的方式实现其他行政管理之目的
059 撤销行政许可应遵守正当程序原则
060 行政协议与法律法规“冲突”的效力认定
061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司法审查方式及听证权利保护
062 工商行政许可案件中的主体认定及“行民交叉”的处理
063 行政许可中利害关系人的认定
064 自纠行政行为亦应遵循正当程序
065 债权人的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认定
066 行政案件处理也要适用诚实信用原则
067 颁发林木采伐许可时,行政机关应当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068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先行行政行为审查
069 利害关系和法律保护权益双重视野下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判定
070 口头答复亦可构成可诉行政行为
071 重大环评行政许可未告知听证权利属于程序违法
072 公共利益的认定及证据审查标准
四、行政登记
073 协助行政行为是否可诉
074 工商登记机关对错误的公司登记负有自我纠错义务
075 收养登记行为的司法审查应以实质审查为标准
076 行政登记行为的作出必须符合正当程序
077 申请人亲自办理抵押登记又以抵押合同非本人所签为由要求撤销抵押登记的,不予支持
078 行政案件程序审查是实体审查的必要前提
079 平衡理论下起诉期限扣除的认定
080 行政机关超过法定时限作出行政决定不能一概撤销
五、政府信息公开
081 投诉人直接或间接公开投诉信息的,可免除信息公开义务机关的保密义务
082 “政府信息不存在”案件中行政机关履行充分合理检索义务的认定
08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新旧衔接时的法律适用应以对申请人最有利为判断标准
084 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保护应适当让渡于公共利益
085 请求一并解决民事纠纷必须符合法定要件
086 行政机关主张“政府信息不存在”时的合理检索义务应当从主客观两方面证据综合认定
087 证券类特殊政府信息不受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调整
088 政府信息公开判决要促进当事人进行平等友善的沟通
089 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与政府信息内容不合法不是同一概念
090 重复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认定标准
091 不动产信息的公开应适用“特别法”
092 刑事转行政处罚案中直接影响相对人行政处罚结果的刑事侦查信息应予公开
093 政府信息公开权利外表下重复救济行为的诉权认定
094 政府信息不存在时的司法审查标准
095 公共企事业信息公开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096 过程性信息的审查判断
097 征求第三方意见的方式及知情权和隐私权保护的利益衡量
098 城市功能区设立后,相关行政机关应当正确判断自身职权范围,依法全面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
099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应依法履行信息公开法定职责
100 竞争者参考资格信息是否属于个人隐私而依法免予公开
101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行为并非当然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102 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存在答复负有说理义务与证明责任
103 涉商业秘密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审理和裁判
104 行政机关自行转办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应认定为不履行法定职责
六、行政处理
105 政府采购供应商因重大误解导致质疑程序未完成的应认定不符合投诉受理条件
106 取消高校考生录取资格事实认定的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
107 学校依法能够将遵纪守法、道德品行因素细化并纳入学位评定标准
108 程序性告知行为的司法审查
七、行政复议
109 村、居两委在协助政府工作时的权力属性、身份性质及责任承担
110 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时应当考虑相关因素
111 复议机关未经通知补正,径行作出不利于申请人的处理,违反正当程序原则
112 行政行为送达的认定标准
113 超过起诉期限丧失的诉权不能通过行政复议重新取得
114 对于涉及业主共有利益的行政行为个别业主通常不具有行政复议申请资格
115 经行政复议后再提起行政诉讼情形下对起诉期限的认定
116 复议机关在收到复议申请人的补正材料后认为该材料申请不符合要求的,可否视为复议申请人放弃复议申请
八、行政协议
117 基础事实变动情况下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效力的认定及履行
118 特许经营协议的单方解除应遵循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性要求
119 行政机关单方解除行政协议的审查认定
120 行政机关能否单方就行政协议作出执行决定
121 行政机关直接依据行政协议实施拆除行为系违法行为
122 行政协议确定不发生效力的适用情形
123 后诉提起与前诉相反的诉讼请求是否构成重复起诉
124 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居住用房的可征收性及其补偿价值的确定规则
125 行政协议案件中原告履责诉求客观不能的裁判路径
126 履行行政协议案件的司法审查应将合法性审查与合约性审查相结合
127 第三方原因导致行政机关无法履行行政合同不能阻却其履约责任
128 房屋搬迁补偿“空白协议”效力的认定
129 行政机关与部分共有权人签订的房屋搬迁协议对其他共有权人不产生法律效力
130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中善意受让人的信赖利益保护
131 行政协议效力的司法审查
九、行政赔偿
132 房屋登记违法行为导致直接损失的确定
133 行政赔偿案件中应当区分补偿权益以及赔偿权益并依法保障经营性承租人的赔偿权益
134 行政赔偿损失事实的认定及赔偿标准
135 行政行为作出前的建设不适用信赖保护原则
136 担保性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备案被违法撤销后行政机关对担保债权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137 房屋拆除行为已被确认违法的情形下当事人请求赔偿损失的认定
138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竞合之诉中救济确定
139 房屋登记行政赔偿案件中登记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140 行政赔偿的途径获取应遵循司法最终原则
141 房地产登记机关故意不履行房地产登记信息查询等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142 房屋承租人可以直接得到征收补偿
143 拆除违法建筑过程中不当处置有利用价值的建筑材料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144 过错原则在行政赔偿中的适用
145 工商变更登记被确认违法后工商部门是否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十、行政确认
146 因工外出返程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伤亡的工伤认定
147 案件事实难以确定时不宜径行否定构成工伤
14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工伤认定问题
149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的工伤认定问题
150 非因本人过错超过法定期限申请工伤认定应予受理
151 违法转包认定工伤中“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理解与适用
152 出租汽车司机视同工伤认定的司法判断基准
153 交警部门无法作出事故责任认定时的工伤认定
154 行政机关自行纠错行为的司法审查
155 房产主管部门应审慎审查用于权属登记的测绘成果
156 社保机构调查核实义务是否履行到位的判定
157 行政机关对专业问题的认定是否具有可诉性
158 工伤认定行政案件中对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的审查
159 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感染疟疾能否认定为工伤
160 行政程序和行政诉讼中补充证据的认定
161 建筑工程违法分包过程中招用劳动者的工伤认定
162 融资租赁合同中承租人雇用的员工工伤的认定
十一、不履行法定职责
163 不履行规划实施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
164 估价机构与委托方签订的委托评估合同所确定的合同义务不属于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内容
165 村务公开监督职责的履行程度应与保障村民知情权、村民自治范围相适应
166 对违法建筑物、构筑物的认定,行政机关应主动处理,不能转嫁于相对人
167 农村违法建筑应综合考量相关因素决定是否拆除
168 行政职务行为是否属于公安管辖范围的理论分析
169 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监察时效的适用
170 律师向不动产登记机关申请“以人查房”应否支持
171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不符合办理首次参加社会保险登记手续的条件
172 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撤销村民委员会建制的形式
173 不动产权利人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的范围限于其本人当次登记相关的资料
174 行政机关在行政相对人被刑事立案后应当继续全面依法履行行政监管职责
175 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延迟履行协调监督职责的认定
176 行政备案审查权限的认定标准
177 接受转送的行政复议机关对不当转送的复议申请负有依法处理的法定职责
178 确定是否具有行政法上诉的利益应具体考量是否具有利害关系
179 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条件应符合不动产权利主体一体化的立法目的
180 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未满,不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181 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应当结合职责性质全面、积极、审慎履责
182 行政机关应对当事人履职申请作出针对性处理
183 出具购房优惠证明是否属于政府的法定职责
184 明显不属于行政机关权限范围不作为案件的裁判规则
185 行政机关不存在拒绝履行或怠于履行法定职责的认定标准
186 政府信息公开举报的性质认定
187 法定期限内无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后履行告知义务的行为违法
188 以调解方式履行职责的性质认定
189 单位未按时申报工伤时工伤保险待遇的责任承担
190 乡镇政府是否具有处理承包土地界线争议的法定职责
191 形式作为而实质不作为,行政机关是否应承担败诉后果
192 诉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重复起诉问题的认定
193 举报人起诉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类案件的司法审查
194 认定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要件
195 前协议未予撤销,卖房者能否就同一房屋与其他购房者再次打印房产买卖协议
196 交通管理部门是否必须对上路行驶车辆逐一进行检查
十二、其他
(一)行政允诺
(二)行政给付
(三)行政奖励
(四)行政征收
(五)行政批复
(六)其他行政行为
中国法院2012~2023年度案例系列
行政纠纷裁判规则理解与适用是2023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国家法官学院 编。
得书感谢您对《行政纠纷裁判规则理解与适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