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本为新型疑难法律适用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司法实务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本次出版的年度案例集成是以公司纠纷年度案例2012年至2022年的各个分册的内容为基础,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该领域常见纠纷内容。本书内容以同类案由做分类进行精选整理并调整,按照由近及远的时间顺序进行编排,使其符合民事案件以及行政案件新案由的规定,更符合民法典以及其他新法的要求。
本书既是对10年司法数据的总结,也是对我国司法进程的反映,能帮助读者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为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必备参考书。
作者简介
国家法官学院,是最高人民法院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法官教育培训的主要机构、国家最高司法智库,是国家接待外国法官的重要基地。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一、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001 借名股东与冒名股东的司法认定问题
002 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问题
003 在没有代持合意的情况下,一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能直接认定为公司的股东
004 公司及股东认诺一致可否直接否定原告的股东资格
005 被告认可原告并非公司股东不能免除原告的举证责任
006 投资人仅具有出资行为但未实际行使股东权利且投资未转化为公司资本的,应认定其未取得股东资格
007 隐名出资人显名诉讼请求的认定
008 公司是否有权提起股东资格消极确认之诉
009 股东出资瑕疵时公司意思自治范畴认定
010 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东资格的认定
011 有限责任公司行使股东除名权之法律构成要件
012 股权让与担保效力的认定
013 隐名股东之资格确认
014 “股随岗变”类纠纷及资本多数决原则的适用
015 股东资格的反向判断规则
016 股权收购前出资是否认定为实际出资人
017 实际出资人的举证责任
018 向公司投入资金并签订投资分红协议是否构成出资
019 国企职工退休医疗费、抚恤金等安置费是否已债转股量化为改制后公司的股份
二、请求变更公司登记纠纷
020 公司与法定代表人不存在实质关系后应办理变更法定代表人
021 董事辞职的权利及其行使
022 股东资格存在争议的前提下当事人能否直接提起请求公司变更登记之诉
023 存在争议的股权受让不能诉请变更公司登记
024 公司股权重新分配合同的性质,股东未另行出资或损害公司利益是否为有效的抗辩理由
三、股东出资纠纷
025 股权多轮转让后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转让股东仍应履行出资义务
026 认缴期限届满前股东出资所享的期限利益受法律保护
027 有限公司股东会适用资本多数决规则作出缩短股东出资期限决议的效力审查
028 将实缴出资转出用于支付股东在公司成立前期所支出的费用是否构成抽逃出资
029 出资人以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为由解除出资协议的司法认定
030 未依法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承担何种责任
031 对专有技术出资的认定
四、新增资本认购纠纷
032 未经授权控股股东代表公司签字行为的法律效力认定
五、股东知情权纠纷
033 存在业务竞争关系时股东知情权行使目的正当性的认定标准
034 股东因抽逃出资被股东会决议除名的,该股东不具有提起知情权诉讼的资格
035 与有限公司董事会会议决议、会计账簿联系极其紧密的公司文档,应允许股东查阅
036 股东查阅会计账簿具有不正当目的的认定标准
037 公司有权拒绝股东查阅申请书中未记载的公司账簿中的材料
038 股东设立关联公司从事同类业务则行使知情权具有“不正当目的”
039 股东查阅权范围的认定与裁量
040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无权以行使股东知情权为由查阅公司原始凭证
04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的程序和实体规制思考
042 股东起诉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不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限制
043 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范围与行使规则
044 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原、被告主体资格的审查
045 股东知情权纠纷中原则上只对股东身份进行形式审查,不宜直接对股东资格争议进行认定
046 申请查阅公司相关合同的,一般不予支持
047 股东知情权纠纷中股东资格的审查尺度
048 股权质押是否限制股东知情权的行使
049 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不正当目的的认定
050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的行使
051 职工持股会会员知情权的范围和实现方式
六、请求公司收购股份纠纷
052 公司法第七十四条中“转让主要财产”的标准认定
053 异议股东行使股份回购请求权时公司主要财产的认定
054 在公司拒不提供财务账册的情况下可依据其他证据酌情确定股权回购价格
055 异议股东股份收购请求权的条件认定
七、股权转让纠纷
056 “零元”价格处分股份并不必然是赠与
057 显名股东依据代持股协议履行权利受法律保护
058 为目标公司上市而虚增经营业绩的“对赌协议”应为无效
059 员工股权激励法律关系性质认定及离职补偿和股权回购问题
060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应具备条件的认定
061 上市公司股权隐名代持合同效力与投资收益分配
062 第三人能否确认股权转让协议无效
063 股权受让人不得抽回股权转让协议解除前对公司的出资,但可向股权出让人主张赔偿
064 受让方主张转让方存在欺诈行为的,既要符合民事欺诈的一般构成要件,又要结合股权转让的特性来认定
065 股权转让中约定“股权回归”条款应为有效
066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董、监、高股份转让限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认定及相应法律后果
067 未经股东本人同意依据公司章程强制转让股权效力判定标准
068 矿业公司股权转让与矿业权转让之辨及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069 出资瑕疵股东转让股权依法受保护
070 “夫妻公司”的财产如何分割
071 夫妻一方单独转让婚后增值的股权是否构成无权处分,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072 股东主张优先购买权应以积极主动的形式在合理期间内明确提出,否则应视为放弃其优先购买权
073 股权转让的内部效力适用和多重股权转让中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
074 股权转让双方未对转让价款进行明确约定的,应视为股权转让双方未达成合意,股权转让协议不成立
075 股权转让中行使合同解除权依据“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的认定标准
076 个人独资企业的股权份额转让协议其实质为合伙投资关系,受让人不能仅以股权无法转让主张受到欺诈撤销转让协议
077 股权回购协议成立但未生效时股东自愿承担回购款为债的加入
078 公司对股东“对赌”回购义务提供担保的效力
079 投资人与被投公司股东约定的由被投公司股东承担回购义务的“对赌”条款应被认定为有效
080 能否依公司资产直接确定股权转让价格
081 “阴阳”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082 违反章程对股权转让所作限制的协议应为无效
083 非公有制经济股东的平等保护
084 私募基金“对赌协议”的效力
085 有限公司股东对外转让股权的条件
086 股权转让协议中未约定转让价款时股权转让对价的认定
087 企业间股权“虚拟回购”如何定性
088 国有股权转让时,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同等条件”的认定
089 公司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的区别
090 公司章程“强制离职股东转让股权”条款的效力
八、公司决议纠纷
091 决议程序存在特定的重大瑕疵是公司决议不成立的前提
092 召集人主体资格不适格且召集程序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股东会会议通过的决议可撤销
09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第四条“但书”规定的“轻微瑕疵”的认定标准
094 股权让与担保情形下名义股东权利边界的司法认定
095 与公司决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民事主体有权提起决议不成立之诉
096 章程规定与全体股东一致意思表示的对抗效力
097 监事召集并主持股东会会议的前提是执行董事不能或不履行召集、主持股东会会议职责
098 公司法意义上公司决议的识别
099 公司决议撤销的适用情形
100 以实际行为追认他人代为签名并履行决议内容的,公司决议成立
101 决议不成立之诉是否受决议撤销之诉六十日除斥期间的限制
102 延期表决不能弥补召集程序的瑕疵及轻微瑕疵的认定
103 有限公司股东原则上按照认缴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104 召集程序瑕疵是否必须撤销股东会决议
105 股东投资协议的约束范围
106 不具有上诉利益的上诉应径行驳回
107 同一公司两份章程如何确定股东表决权
九、公司设立纠纷
108 众筹设立公司的行为属公司募集设立的范畴
十、公司证照返还纠纷
109 “人人争夺”时如何确定公司的诉讼代表人
110 法定代表人侵占公司证照返还纠纷的主体选择
111 公司证照“抵押”行为性质及效力的认定
112 公司诉讼代理人的确定应以公司内部最新决议为准
113 章程记载性事项的变更不属于修改章程
114 公司意志代表权争议
十一、公司盈余分配纠纷
115 无表决权股东是否有权请求公司分配利润
116 在无股东会决议的前提下,股东请求公司分配利润的认定标准
117 公司章程中离职退股条款的效力及生效时间认定
118 股东未提交决议请求分配利润案件的认定标准
119 股东会决议暂不分配利润原因消除后,可以请求分配利润
120 未尽出资义务股东的自益权原则上应当被限制
121 公司盈余分配纠纷案件的审查要件
122 公司盈余分配的前提条件
123 解除劳动关系是否丧失股东资格
十二、损害股东利益责任纠纷
124 隐名股东不能提起损害股东利益之诉
125 因控股股东导致公司不能清算,小股东可向控股股东主张损害赔偿
十三、公司增资、减资纠纷
126 外商投资公司增资后审批机关又撤销批准的,增资行为是否成立
127 公司增资程序及股东资格的认定
128 公司减资未通知债权人的法律后果
十四、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
129 法院判决公司支付的工资不应认定为公司损失
130 高级管理人员的认定应以其是否实际行使职权作为判断标准
131 公司董事与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处置公司资产引发股东权益受损
132 公司参与交易背景下公司商业机会被谋取的司法认定
133 母公司的股东不得代表子公司提起股东代表诉讼
134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自我交易行为效力不以损害公司利益为认定要件
135 夫妻二人制公司股东损害公司利益仍应当对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36 原告主体不适格应裁定驳回起诉
137 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公司股东应持续具有股东资格
138 公司法上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的竞业禁止之认定及处理
139 第三人针对仲裁裁决存在法定情形时的救济途径
140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一条禁止关联行为的认定
141 监事会诉权的正当行使
142 股东的表见代理行为是否必然损害公司利益
十五、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
143 挂名股东的认定及一人公司财产不混同举证责任之实现
144 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案件诉讼时效的认定
145 认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承担清算责任应准确把握“怠于履行清算义务”的具体情形
146 瑕疵增资股东应对公司增资之前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147 股东承担怠于清算赔偿责任的前提和责任范围的认定依据
148 公司清算清偿责任认定中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149 抽逃出资股权转让后的出资责任承担问题
150 股东与公司保持高频财务往来且可任意支取公司资金的可认定两者财产混同
151 公司认缴资本制下债权人无权主张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
152 瑕疵出资股权转让中转让股东及受让人的责任如何认定
153 一人公司股东配偶可能对公司债务担责
154 股东未依法清算公司资产需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155 一人公司股东是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156 公司与股东财产混同可以审计报告为判定依据
157 虚假清算逃避公司债务的追责机制
十六、公司清算、解散和破产纠纷
158 合伙承包公司情形下合伙清算的司法介入
159 关于有限责任公司清算义务人及其责任的认定
160 清算义务人在清算过程中恰当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后能否免责
161 债权人在先主张的清算赔偿责任不因企业进入破产程序而当然免除或转化
162 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东无法直接依据公司法提出企业解散
163 债权人就债务人或第三人于诉中提供保全担保的特定财产不享有担保物权
164 公司破产程序中违反配合清算义务的有关人员不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165 代位债权向破产企业股东主张人格混同责任的路径
166 破产程序终结后个别债权人能否要求债务人相关主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167 隐名股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名义股东仍应对外承担清算责任
168 持有公司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解散公司
169 破产程序中让与担保的认定与处理
170 破产程序中债务人不享有破产抵销权
171 “执转破”机制提升审判质效
172 一人公司股东申请强制清算不应受理
173 公司解散之诉中实质性要件的判定
174 不能以不享有债权为由请求确认对破产债务人的债权
175 对因公司怠于履行清算义务申请公司清算案件的审理认定
176 公司财产被拍卖且被列入异常名录,其他股东未积极应诉的,应认定为符合解散条件,予以解散
177 公司强制清算案件的管辖权确定
178 股东未依法清算即注销公司应就公司债务向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179 企业法人破产原因的司法识别与判断
180 “人章争夺”情况下公司诉讼代表人的确定
181 如何适用繁简分流程序审理“三无企业”执转破案件
182 强制清算和破产清算的衔接须符合企业破产法规定
183 非公司股东作为公司清算组成员未依法清算,是否应当对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184 公司解散纠纷中股东利益的保护
185 破产受理前加倍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不属于普通破产债权
186 个别清偿行为的撤销及例外
187 股东权益受损能否主张公司解散
188 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享有公司解散请求权
十七、其他
189 股份回购条件在“对赌协议”约定不明时的理解与认定
190 关联公司人格否认之认定路径
191 股权认购协议书以“预留股份”为标的是否有效
公司纠纷裁判规则理解与适用是2023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国家法官学院 编。
得书感谢您对《公司纠纷裁判规则理解与适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