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1905-1937)

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1905-1937)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主题为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中心观这一历史视角出发,联系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与中国艺术现代转型实际需求,考察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的传播问题,以涉及印象派跨文化传播的近现代期刊文本为重要研究线索,有机结合新式美术教育机制的早期发展进程,以及艺术创作、社团展览等多元传播渠道,澄清印象派传播进程走势、起落效应,透视印象派绘画与中国本土艺术语境的互动形态,辨析外来艺术因子对中国艺术现代发展的具体影响。

本书适合所有对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方茜,女,1978年出生,200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艺术设计学硕士学位,2018年于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获传播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外艺术跨文化传播、广告创意与视觉文化等。在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字体设计》等图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问题意识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路径

第四节 本书内容与结构

第五节 研究创新

第二章 印象派传播溯源

第一节 印象派意涵阐释

第二节 源于日本的间接传播

第三节 源于法国的直接传播

第三章 印象派传播缘起(1905-1916)

第一节 期刊传播信息初现

第二节 语境构成与传播开启

第三节 传播效应萌芽态势

第四章 印象派传播变异(1917-1927)

第一节 专业圈内话题效应

第二节 语境氛围与传播扩张

第三节 传播效应艰难推进

第五章 印象派传播演进(1928-1937)

第一节 认知推进热度减退

第二节 语境动势与传播变迁

第三节 传播效应浮沉变化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印象派传播进程与效应总览

第二节 印象派传播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1905-1937)是202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方茜。

得书感谢您对《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1905-1937)》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经典油画原大版(印象派三杰):梵高莫奈塞尚 电子书
27幅印象派代表作品,高精度印刷,分析绘画技法。
中国电影影像表达与跨文化传播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勾勒了三个支点:文化、影像表达、好莱坞电影。即以文化作为基础,以影像表达作为切入口,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作为参照来进行考量和研究。全书共分为九章,梳理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简史,分享了《红高粱》《卧虎藏龙》等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探讨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语境及实践经验,分析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和思考。
色铅笔的萌猫绘本 电子书
《色铅笔的萌猫绘本(第3版)》精心挑选了29种可爱猫咪作为全书主讲的绘画案例,案例部分先从猫咪的头像开始,从起稿到上色分步逐一讲解,让大家可以清晰明了地学习猫咪绘画的方法,并有一个完整的绘画思路。书中除了29个详解的绘画案例,在附录中还收录了多张可爱猫咪插画供大家欣赏、临摹、绘画,内容非常丰富。《色铅笔的萌猫绘本(第3版)》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猫咪绘画的颜色、猫咪拟人插画等;第2章是猫咪头像的案
美妖绘 电子书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孕育而出不少的神话传说,其中的人物、志怪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本书选取了国内外30个神秘的妖怪形象,带你探寻古代精彩纷呈的神话世界。书中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基础知识入手,为你打开黑白绘画的大门;第二、三部分分别呈现了国内、国外不同妖怪的美丽形象。每一幅妖怪绘画,都配有妖怪的来源背景、文化故事和细致的步骤指导,让你在轻松画出精彩画面的同时
绘生活 会生活:东京TOTORO的水彩物语 电子书
这是一本用心绘制出生活中的美好与感动的书,同时也向大家传递着一种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书中先讲解了水彩画基本的工具和绘制方法,然后展示了蔬菜、水果、花草、杂物等身边常见的绘制过程,讲解细致并贴心地对案例中的配色和调色进行了标注,还分享了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让我们一起跟随东京TOTORO,在欣赏书中优美图片的同时,学会用最简单的工具绘制出日常开心的生活片段。本书适合水彩初学者阅读,也可作为美术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