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主题为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中心观这一历史视角出发,联系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与中国艺术现代转型实际需求,考察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的传播问题,以涉及印象派跨文化传播的近现代期刊文本为重要研究线索,有机结合新式美术教育机制的早期发展进程,以及艺术创作、社团展览等多元传播渠道,澄清印象派传播进程走势、起落效应,透视印象派绘画与中国本土艺术语境的互动形态,辨析外来艺术因子对中国艺术现代发展的具体影响。
本书适合所有对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方茜,女,1978年出生,200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艺术设计学硕士学位,2018年于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获传播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外艺术跨文化传播、广告创意与视觉文化等。在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字体设计》等图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问题意识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路径
第四节 本书内容与结构
第五节 研究创新
第二章 印象派传播溯源
第一节 印象派意涵阐释
第二节 源于日本的间接传播
第三节 源于法国的直接传播
第三章 印象派传播缘起(1905-1916)
第一节 期刊传播信息初现
第二节 语境构成与传播开启
第三节 传播效应萌芽态势
第四章 印象派传播变异(1917-1927)
第一节 专业圈内话题效应
第二节 语境氛围与传播扩张
第三节 传播效应艰难推进
第五章 印象派传播演进(1928-1937)
第一节 认知推进热度减退
第二节 语境动势与传播变迁
第三节 传播效应浮沉变化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印象派传播进程与效应总览
第二节 印象派传播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1905-1937)是202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方茜。
得书感谢您对《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1905-1937)》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