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坊上回族语言变异与身份认同研究

西安坊上回族语言变异与身份认同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探究坊上回族语言变异与身份认同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在西安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采用社会语言学调查方法,描写坊上社区的语言生活和坊上话的结构特征,考察坊上人对坊上话、西安话和普通话的认知和语言意识,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坊上回族的社会属性、变体选择和身份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将坊上回族汉语变异现象置于民族志社会语言学研究范式之下,从坊上回族对变体的认知、选择、社会意义的获得等角度,探究坊上回族语言变异和身份认同的关系,试图在图符化模型和指向层级理论指导下回答以下问题:第一,坊上社区存在哪些语言变体?坊上回族对这些语言变体的知晓情况、语言态度和认同如何影响其对变体的认知?第二,在宏观层面,坊上回族的社会属性与其变体选择模式存在何种对应?哪些变异形式参与了坊上人的身份认同构建,有何规律?语言变异——身份认同——社会因素三者如何被统摄于言语行为之中?各自的地位及作用如何?第三,在微观层面,坊上回族在识别和使用tf声母的三种变异形式时受哪些因素影响,声母变体如何在坊上回族的语言行为中获得特定的社会意义并参与构建身份认同?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坊上人社区

1.2 城市化进程中的坊上人社区

1.3 坊上人

1.4 坊上话

第二章 研究概述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1.3 研究评述

2.1.4 所研究的问题

2.2 研究价值

2.3 研究方法

2.4 理论框架

第三章 坊上语言生活及坊上话

3.1 坊上的语言生活

3.1.1 经堂语

3.1.2 坊上商业街语言生活

3.2 坊上话的语音

3.2.1 辅音及声母

3.2.2 元音及韵母

3.2.3 单字调

3.2.4 语调

3.3 坊上话的词汇

3.3.1 词汇来源及特征

3.3.2 古老而神秘的暗语

3.3.3 经名与官名的双轨命名制

3.3.4 坊上话的特色称谓语

3.4 坊上话的语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体的认知与语言意识形态

4.1 坊上话的识别和认知

4.1.1 样本构成

4.1.2 变体测试法

4.1.3 访谈说明

4.2 变体识别分析

4.2.1 变体识别总体特征

4.2.2 变体识别的社会特征

4.3 变体的认知和语言意识形态

4.3.1 自觉捍卫本土语言文化型

4.3.2 自发的情感接近型

4.3.3 跨社区的实用主义型

4.3.4 去本土化的标准取向型

4.4 语言意识形态差异维度

4.4.1 认知程度

4.4.2 关注视角

4.4.3 参照主体

4.4.4 社会意义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宏观变体选择与身份认同

5.1 变体的主要类型

5.2 变体影响力强度计算公式

5.3 语言变体影响力强度的总体特征

5.4 变体选择与语言态度

5.5 变体选择的社会特征

5.5.1 变体选择与年龄

5.5.2 变体选择与性别、年龄

5.5.3 变体选择与居住空间

5.6 称谓语选择

5.6.1 语言变体对亲属称谓语变量的影响力

5.6.2 称谓语变体选择及其语言态度

5.6.3 冷落与偏爱的背后:身份认同的分化与演变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声母变异与身份认同

6.1 概述

6.2 坊上话声母的识别和认知

6.2.1 tf声母变体识别测试

6.2.2 变体识别情况

6.2.3 变体使用情况

6.3 微观变体的认知、选择与身份认同

6.3.1 tf声母社会意义的变化与身份认同的构建

6.3.2 坊上人身份认同的多重性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变体的认知、选择与身份认同构建

7.1 变体社会意义的形成与身份认同

7.1.1 社会意义变化的起点和产生机制

7.1.2 身份构建的主体性

7.1.3 身份认同构建的互动性

7.2 变体社会意义的认可、传播与身份认同

7.3 三元变体组合与二元价值对立

7.4 语码和社会规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坊上皮钦语参与观察研究记录简表

附录二 坊上皮钦语快速匿名调查记录简表

附录三 坊上语言变体认知测试情况说明

附录四 访谈转写信息清单

附录五 坊上人语言使用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六 声母变体认知测试情况说明

后记

西安坊上回族语言变异与身份认同研究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董洪杰。

得书感谢您对《西安坊上回族语言变异与身份认同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 电子书
这是一部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新史学作品,通过考证“她”字从诞生到地位确立的历史,探讨了语言文字与社会文化之间紧密的关联性。
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认知语言理论及其相关发展入手,从认知语言理论中概念合成理论应用于句子理解、语用预设投射、隐喻及语篇的理解开始到认知语言理论中社会认知理论与语篇的理解,以及意象图式和空间结构对词典释义的启示来推进认知语言学的研究。
语言:应用与认知 电子书
本书包括词典学研究、语言经济学研究、外语教育研究、原型范畴理论相关研究、隐喻研究、认知语义学研究等内容。
公共关系的文化想象:身份、仪式与修辞 电子书
本书从公共关系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理论梳理入手,尝试寻找两者的接合点,进而提出公关的三个主要文化属性:公关参与主体的身份与权力;公关行为中的情感互动;“符号-意义”的象征性表达体系。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公共关系实践具有被主导范式忽视的行为的“象征性表达”的文化属性,公关文化分析就是针对公关文化属性展开的研究。这一分析路径主要关注情境、仪式、身份、情感、社会关系,以及话语、叙事、修辞、隐喻等文化变量在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