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期内容探讨了影响医患信任,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道歉方式对信任的修复效果。
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承接第13期《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的主题“社会信任与医患关系”,并分为“医患冲突与医患信任”、“社会信任与社区心理”、“人际信任与修复”这三个栏目,每个栏目均有若干篇理论类和实证类文章。本期内容探讨了影响医患信任、医患关系和某些具体领域的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包括医疗效果、刻板印象、群际焦虑、消费不平等、童年经历等,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道歉方式对信任的修复效果。本期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国内社会心理学界对医患信任和社会信任的理论视角,并以实验研究和问卷分析的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实证支撑。
作者简介
作者杨宜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理事长(2010-2014),《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主编。2016年起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代表作有:《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台北)《本土心理学研究》2001年总第13期)、《个人与宏观社会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关系化与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主编简介
本辑特约主编简介
卷首语
医患信任与冲突
医患信任关系建设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构想
基于PAC人际交互作用理论的医患关系优化模式构建
医患角色认同的冲突与医患信任的困境
交换资源特征对医患信任的影响: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
患者社会地位感知与对医信任:差别性的影响因素
医患冲突情境下的竞争受害者心理及其对策
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
社会信任
宽容与信任之社会心态的双向建构:“认同-渲染”模型构想
童年经历及当前压力感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社会信任与家庭幸福感的关系初探
消费不平等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社会地位的中介作用
医患信任认知与信任修复
内隐人格理论与道歉方式对信任修复效果的影响
医方对消极医疗结果的责任归因研究
关系就医与关系信任:中国医患形成初始信任判断的认知捷径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4辑)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宜音。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4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