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轻与重

文学的轻与重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青年评论家徐威博士近些年观察当代作家、作品及现象的评论集。

内容简介

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大多已在《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当代文坛》等发表。第一辑探讨当代小说叙事的多种可能,第二辑关注诗歌现场阐述情感与修辞的关联,第三辑多为阅读札记与短评。

本书立足当下文学现场,以文本为中心,视野宽广,问题意识突出,不乏新锐之见。

作者简介

作者徐威,彗星播报创始人,前小狗钱钱联合创始人兼COO。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擦亮“湾区批评”的青年品牌

第一辑 叙事的可能

当代小说的“罪感意识”与“救赎书写”

自省的姿态与未竟的救赎——论王十月《收脚印的人》

轻与重、工与农、鬼与人——论王十月《米岛》

雾霾遮蔽下的罪感与焦虑——论徐则臣《王城如海》

“记忆修辞术”与“少年成长史”——论双雪涛小说创作

死亡阴影下的日常叙事——论王海雪小说

地方风物书写的凸显、隐退与失衡——以“新南方写作”为中心

论余华小说中的反英雄形象

论余华小说的反英雄叙事及其价值

论小小说的“轻”与“重”

系列小小说的“力量”与“风险”

第二辑 情感修辞术

论反抒情

死亡就是寂静——论痖弦的死亡诗学

正视诗教病症 复兴诗教传统

从“工商”到“新工业”——读杨克的诗

将一个个符号还原为人——论郑小琼《女工记》的女性书写

天地之间的“小”与“大”——读大解诗歌兼谈行吟

从个体出发,对万物发声——读赵目珍的诗

在春风与烈焰之间——读吴子璇的诗

第三辑 在轻盈与黏稠之间

“理想幻灭”“存在焦虑”与“自我麻醉”——读叶临之《伊斯法罕飞毯》

“轻盈的迷惑”与“黏稠的现实”——读吴霞霞《耻骨》

“简化的小说”与“生长的小说”——读王威廉《你的目光》

作家与批评家的思想碰撞——读《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在极致的欲望与极致的绝望之间——读东西《篡改的命》

一场“行万里路”的文化之旅——读李辉《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

美的丧失与丑的萦绕——读余同友《有诗为证》

现实一种,或者一份提纲——读阎海东《一个夏天》

三十过后的“混”与“欲”——读寒郁《重逢》

一次心虚的阅读

破而后立——从基础写作到创意写作

文学的轻与重是2023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作者徐威。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的轻与重》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电子书
本书由“现代”烛照与史乘重释、历史个案与文学典型、历史人物与形象嬗变三编组成。包含:现代中国历史文学之经验、情爱传奇与历史风云——谭正璧的历史小说、孔子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重写、勾践形象在20世纪中国戏剧中的嬗变等11章内容。
性别视角下的天津文学与当代文化 电子书
本书以地域文学作品与当代文化现象为媒介,对性别理论进行了现实呈现。书中首先对女性主义的产生,以及黑人女性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解读和阐释,是因为最初的女性主义思潮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与中国女性的处境有颇多相似之处;其次,从性别理论视角对天津这一地域的代表作家作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性别理论的视角对当代中国一些与性别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展现了诸多现象中所包含的性别矛盾。
柳永的情感世界与市民文学 电子书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柳永的市民文学观,通过柳永及其词诗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进行较全面论述;下篇试图对柳永现存全部词诗文所表达出来的市民文学观,进行简要释义。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 电子书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创新工程项目自2012年立项以来,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力图从转型期文学史研究、民间视角与经验研究、文学经验与价值研究、域外与本土深度互动四个层面,遵循社会史视野和思想史考察相结合的路径,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根本特征,从中淬炼出与20世纪革命大潮相伴而生的中国经验,以资当下中国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的重建。本书是上述议题协同研究的第一次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