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崛起: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跨文化生成与重释

边缘崛起: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跨文化生成与重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系统研究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发展变化。

内容简介

俄罗斯文学在近代的突然崛起,成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也留下了难解的谜题。

本书聚焦俄罗斯文学的核心观念与“关键中介”,探查了一系列文学实践的跨文化印迹,力证这一“新传统”的发明与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俄罗斯与其它文明的充分互动。“民族文学”并非孤立存在,也绝不会一成不变。身处暗藏等级秩序的世界文学空间,不同位置的创作与接受主体必须精心打磨“差异”的艺术。这种能动性的艰难发挥也与俄罗斯文学的厚重和坚韧形成了有力呼应。

作者简介

作者龙瑜宬,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浙江大学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比较文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言 “边缘”何以崛起?

俄罗斯:“对着”西方说

对话卢梭:托尔斯泰与“文明人”的困境

一 在卢梭的故乡写作

二 批判文明的“文明人”

三 “文明人”的艺术能否通往“自然”?

追求伟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英、法书写

一 并不美好的“历史目的地”

二 一个世俗故事中的“法国情人”与“英国好人”

三 想象“水晶宫”:幸福,或伟大?

西方:回旋效应

《岁月》与伍尔夫“俄罗斯远航”的重启

一 在战争的阴影下谈论灵魂

二 分裂时代里的连接者

三 “俄罗斯灵魂”的改写及其限度

康拉德:《在西方目光下》中的俄罗斯

一 被驱逐的“边地”幽灵

二 抵抗西方目光的“受辱者”

三 悲剧性的冲突之地

以赛亚·伯林与俄罗斯文化

一 俄罗斯智性传统与伯林的观念史研究

二 “直击”多元论与一元论的角力

三 移情于历史重压下的思想之狐

四 选择性忽略“刺猬”

中国:追逐“现时”

俄罗斯民族性话语与“中俄相似性”的建构

一 在西方目光下:中俄的“似与不似”

二 两种现代性:“俄罗斯灵魂”的跨界之旅

三 强弱之辩:“奴性”或“非西方性”?

两次革命间的回响:马雅可夫斯基在中国

一 诗人之死

二 初入中国:缝隙与弹性

三 血与火中的共振

四 熟悉的陌生人

参考文献

边缘崛起: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跨文化生成与重释是2023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龙瑜宬。

得书感谢您对《边缘崛起: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跨文化生成与重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剪纸与文化:中国传统剪纸图说 电子书
中国剪纸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技艺方面来说,还是从表现力方面来说,它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书分为认知篇、纹样篇、寓意篇、故事篇、服装篇和饰物篇6章,共60个主题,收录了400余幅作品。认知篇从剪纸的起源、发展讲起,然后介绍了团花剪纸、门笺剪纸、皮影人物剪纸等;纹样篇涉及彩陶纹饰、青铜纹样、历代云纹、敦煌藻井、纸上青花、十二花神等主题;寓意篇以“福”为主线,
中国和俄罗斯的中等收入群体:影响和趋势 电子书
本书分析了中俄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身份认同、代际流动和社会政治参与等。
传统文化元素的品牌呈现方式与传播策略研究 电子书
本书运用案例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品牌中的呈现与传播方式,以及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针对具体的品牌传统文化塑造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在案例研究部分,作者通过多个典型案例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方式对消费者品牌认知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该如何有效运用传播策略来构建品牌的文化意义,增强品牌的文化底蕴。
我看俄罗斯:一位女人类学者的亲历与思考 电子书
本书是笔者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国家公派留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期间的科研成果,围绕“俄罗斯社会、民族状况,环境与小民族生存”选题,通过比较广泛、深入的实地观察,从自身与俄罗斯社会接触出发,对上述领域展开探索。特别是对中国人类学界目前尚少有人到访的俄罗斯中西伯利亚腹地图瓦共和国的田野调查,有利于我们了解当今俄罗斯民族国家认同。而女性人类学者特有的细致与敏锐,使本书别
跨文化研究(总第1辑) 电子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本册是总第1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