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

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对先秦儒学做了新的探讨和研究。

内容简介

书中既利用新出土文献考察了《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学经典的成书问题,也对慎独、“亲亲相隐”等热点问题做了新的解读,对马王堆帛书、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中的一些重要儒学文献做了分析、考察,对其中涉及的天人之分、禅让、中道、心性论等问题做了不同于流行观点的解读,又持之有据,言之有故,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以出土文献为根据,本书提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母题并非传统所认为的民本,而是“民主”————“天惟时求民主”,认为民本说是从“民主”说中分化出来的,这样就比较好地解释了民本与君本的关系。

对学界关注的二重证据法,本书提出应在继承王国维“素地说”与顾颉刚“层累说”的基础上,将二重证据法发展为疑古、释古两派都能接受的研究方法,并提出“原型—意义流变说”作为这种结合的尝试。

作者简介

作者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学学刊》执行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儒学史、经学史、出土简帛等,出版《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儒家道统说新探》《“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等,其中《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多项人文社科奖。入选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社科理论人才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第一编 出土文献与《论语》研究

第一章 定县竹简《论语》与《论语》的成书问题

第一节 从竹简《论语》看《论语》的成书

第二节 孔门后学的分化与《论语》的结集

第三节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编纂

第二章 “亲亲相隐”与“隐而任之”

第一节 《论语》的“直”与“直在其中”

第二节 直道的实现:“隐而任之”

第三节 “亲亲相隐”:范围、理据和评价

第三章 超越立场,回归学理

第一节 再论《论语》中的“直”

第二节 “父为子隐”的“隐”是纠正吗?

第三节 上博简《内礼》与《论语》

第四节 经典诠释与“亲亲相隐”的法律化

第二编 出土文献与《学》《庸》新探

第四章 《大学》早出新证

第一节 《大学》晚出说之检讨

第二节 《大学》非经、传两部分

第三节 《大学》出于曾子弟子之手

附:明道先生改正《大学》

第五章 郭店竹简与《中庸》公案

第一节 《中庸》成书之谜

第二节 《中庸》前后部分文体的差异

第三节 《中庸》前后部分思想的差异

第四节 《中庸》前后部分的不同影响

附:《中庸》与《诚明》

第六章 郭店竹简与“君子慎独”

第一节 慎独即“诚其意”

第二节 《大学》朱注质疑

第三节 《中庸》慎独辨正

第三编 出土文献与思孟发微

第七章 简帛《五行》新探

第一节 “德之行”与“行”

第二节 “圣”与“智”

第三节 “形于内”的“德之行”

第四节 “不形于内”的“行”

第五节 《五行》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八章 郭店竹简《鲁穆公问子思》与早期儒学的政治理念

第一节 “士”的政治哲学

第二节 “立君以为民”: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第三节 “以义为利”:政治的正义性原则

第四节 “从道不从君”:士的为政原则

第五节 早期儒学政治理念的检讨与反省

第九章 回到“子思”去

第一节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

第二节 儒家道统说引述

第三节 儒家道统说试析

第四节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重构

第十章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与《孟子》“天下之言性”章

第一节 《孟子》“天下之言性”章旧注举疑

第二节 《孟子》“天下之言性”章试释

第三节 从“天下之言性”章看孟子性善论

第四编 出土文献与儒学新知(上)

第十一章 郭店竹简《穷达以时》与早期儒家天人观

第一节 《穷达以时》“天人之分”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穷达以时》“天人之分”的思想来源

第三节 《穷达以时》与孟子“性命之分”的联系

第四节 《穷达以时》与荀子“天人之分”的区别

第五节 “天人之分”与“天人合一”

第十二章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与早期儒家心性论

第一节 中国早期思想中的“性”与“心”

第二节 《性自命出》的人性论

第三节 《性自命出》的“心”与“性”“情”论

第四节 《性自命出》心性论的特点及影响

第十三章 战国时期的禅让思潮与“大同”“小康”说

第一节 “大同”“小康”释义

第二节 竹简所见之战国中期的禅让思潮

第三节 《礼运》的思想特征与成书年代

第五编 出土文献与儒学新知(下)

第十四章 清华简《厚父》与中国古代“民主”说

第一节 “民主”:做民之主与为民做主

第二节 清华简《厚父》释读

附:《厚父》译文

第三节 “民主”与民本、君本

第十五章 清华简《保训》与儒家道统说再检讨

第一节 《保训》舜“求中”“得中”释义

第二节 《保训》上甲微“假中”“归中”解读

附:《保训》译文

第三节 先秦儒家“弘道”意识发微

第四节 韩愈、朱熹道统说辨疑

第五节 中道思想溯源

第六节 “仁义—中”与“礼义—中”

第十六章 清华简《命训》“大命”“小命”释疑

第一节 《命训》“大命”“小命”释疑

第二节 《命训》“大命”“小命”的意义及影响

第三节 “三训”的成书与学派归属

第六编 出土文献与二重证据法

第十七章 二重证据法:疑古与释古之间

第一节 从“二重证明法”到“二重证据法”

第二节 二重证据法的应用:证明、证伪与补正

第三节 二重证据法理论之建构:原型—意义流变说

第十八章 二重证据法与对古书的反思

第一节 “对古书的反思”的提出

第二节 顾颉刚古书考证方法检讨

第三节 源与流:考证古书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古书的体例与演变

第十九章 如何理解“释古”

第一节 “释古”还是“正古”?

第二节 “释古”的准确含义

第二十章 疑古、释古与重写思想史

第一节 《孙子兵法》真伪公案

第二节 《孙子兵法》早出新证

第三节 《老子》成书问题

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是202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梁涛。

得书感谢您对《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历史文献选读(近代卷) 电子书
本书精选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之进行介绍乃至解读,力图多层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近代时期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基本状况与特征,从中透显出西方历史的演进脉络、流变趋向乃至发展规律。各卷所选的篇目,既有对某文献的全文收录,也有对某文献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献后还开列了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著作,引导读者延伸阅读,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遵义会议精神文献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统梳理了遵义会议精神相关文献,并就相关文献、观点进行了分类及辨析,全面、客观和科学地展现了遵义会议及其精神铸就的历史脉络,为深化遵义会议精神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美国所藏容闳文献合编 电子书
本书是在《美国所藏容闳文献初编》的基础上,新增了超过1/3的内容。除了初编的耶鲁大学所藏容闳文献、容闳1902年日记、容闳手迹选录,新增了在耶鲁大学新发现的8封书信、斯坦福大学藏容闳书信、外交文件、美国报纸对容闳及幼童留美的报道。至此,编译者已经将可能存世的容闳文献基本搜集完毕。本书的出版将为学界研究容闳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耶鲁大学藏容闳文献、斯坦福大学藏容闳文献、美国外交档
中印早期现代转型比较研究(1500-1800) 电子书
本书主要聚焦15-18世纪以来中国与印度的王朝帝国清与莫卧儿帝国及其向现代性转向的问题,试图从转型动力、模式及遇到的全球性挑战,去平视中印两个王朝国家与同期西方具有某些现代性因素的潜质,最终发现发展转型存在的文明梯度效应及梯度力作用的影响与客观动因,评析中印两个国家其转型失败的主体及其体行知用的得失。
福建畲族村落文献:文书契约卷 电子书
本书内容:契约文书是古代乡村经济、社会实践的最基本、最翔实的载体,编织起乡土社会的多维网络,维系着官民之间、族群之间、村落之间、宗族之间、家庭之间、个体之间的盘根错节、异彩纷呈的人文关系。契约文书覆盖于历史尘埃,封存于时空囹圄,他们在构筑自身的思维路径与创造各自的学术文本中成为可资倚重的推理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