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早期政治哲学

出土文献与早期政治哲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打通了传世文献与新近出土文献资料的阻隔,在心性学与政治哲学的交融互动中,考镜源流、明统知类、察势观风而知人论世,展现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蕴和现代价值。

内容简介

先秦原始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是我们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这种资源与我们的民族精神相依为命,甚至不可或缺。我们应该正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汲取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全面学习、涵化全世界优秀文化,融会贯通,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建立一种全新的、涵容中西文化精华的、适合中国历史文化现实的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是我们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必由之路。

作者认为,先秦儒家具有独特的思想史意义和社会影响力,是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客观冷静的研究、汲取和现代重塑,达到古为今用之功效。在与先秦诸子百家的比较之中,在与西方各种思想的碰撞和涵化之中,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心性理论得到现代性的锤炼和洗礼,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资源。

作者简介

作者欧阳祯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阳明学研究》杂志执行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兼陆九渊研究会会长和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兼曾子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周易学会副会长,贵州省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 总序

序论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再次崛起的必由之路

第一编

第一章 从对《韶》乐的态度看孔子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由乐教到政治

第二节 尽美矣,又尽善也

第二章 “禅而不传”的理论追踪

第一节 六位、六职、六德

第二节 民→士→贤→圣→天

第三节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第三章 禅让制的兴起与衰亡

第一节 禅让制产生的思想背景

第二节 禅让制是一个夭折的梦想

结语

第四章 《容成氏》的禅让制内涵挖掘

第一节 禅让制的人民性与正义性

第二节 禅让制是中华民族早期的政治憧憬

第五章 礼乐视野下的儒家政治哲学

第一节 民之父母亲民易,使民相亲也难

第二节 君子治人伦以顺天德

第三节 义者,君德也

第四节 以道事君

第五节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第六节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困境与出路

第六章 《六德》中政治、道德和宗教的“三位一体”

第一节 政治—“三位一体”的现实极

第二节 道德—“三位一体”的人文极

第三节 宗教—“三位一体”的超越极

小结 “三位一体”模式中资源与负担的双重性

第二编

第七章 《性自命出》认识论检析

第一节 凡人情为可悦也

第二节 凡见者之谓物

第三节 其反善复始也慎,其出入也顺,始其德也

第八章 论《性自命出》对儒学思想的转进

第一节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第二节 性之动、逆、交、厉、绌、养、长

第九章 从一支楚简看儒学的超前性格

第一节 万物都有其独立性和实在性

第二节 物是本体的呈现

第十章 《语丛》凸显出来的儒家人格

第一节 忠则会

第二节 有性有生

第三节 知天知命,有度有名

第四节 察天道以化民气

第十一章 《易传》的性情思想研究

第一节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第二节 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第十二章 从性情思想看《乐记》的理论走向

第一节 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第二节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第十三章 《太一生水》与儒家性情论

第一节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第二节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第十四章 《恒先》与《孟子》的“气”

第一节 为一若寂,梦梦静同

第二节 夫志,气之帅也

余论

第三编

第十五章 从韩非的《难言》《说难》谈起

第一节 愚者难说也,君子难言也

第二节 尊君抑民,可谓至极

第十六章 “焚书坑儒”新论

第一节 “焚书坑儒”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第二节 真正的儒法斗争是针锋相对的

结语

第四编

第十七章 《曹沫之阵》研究

第一节 齐国的兵学思想与《曹沫之阵》的关系

第二节 《曹沫之阵》中的墨家思想

第三节 《曹沫之阵》的思想主体是儒家

第四节 《曹沫之阵》的战争思想

第十八章 从《司马法》到《孟子》

第一节 《司马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对孟子的启发

第二节 《孟子》与《司马法》的不同

第十九章 论《孙子兵法》的阴性思维

第一节 兵以诈立的本质是“阴”

第二节 极端重视情报的搜集与管理

第三节 《孙子兵法》与“水”

第二十章 《孟子》的战争思想

第一节 反对一切不义的战争

第二节 战争与性善论的理论体系是相违背的

第三节 支持拯救人民于水火的正义战争

出土文献与早期政治哲学是202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欧阳祯人。

得书感谢您对《出土文献与早期政治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黑格尔的政治神学:《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释义 电子书
本书以政治神学作为解释路径,勾勒出一个“政治神学家”黑格尔的形象,选取了作为黑格尔思想成熟标志的《精神现象学》与作为其政治思想成熟标志的《法哲学原理》作为解读对象,通过细腻、深刻、扎实的文本分析,一方面梳理黑格尔体系的逻辑,一方面循着黑格尔的逻辑检验黑格尔对其所继承的西方文明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体系的分析与反思,最终在此基础上对黑格尔体系的得失做出一定的评价。
判断与存在:海德格尔早期判断学说研究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海德格尔前期(1912~1935)的逻辑学作品,通过文本阐释来研究海德格尔判断学说的背景、发生、发展、结构与内容,以及它在海德格尔思想发展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它在西方判断理论史上的重要开创性意义,以及它带给我们当代人的思想启示。
逻辑与哲学的交融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近年来国外关于分析哲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分为“弗雷格”“克里普克”“威廉姆森”“哈克”四个专题。其中“弗雷格”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国外学者对弗雷格哲学当代价值的再发现,“克里普克”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克里普克继历史因果理论之后创立的新的哲学理论。威廉姆森与哈克分别是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哲学教授,他们所撰写的研究论文反映了国外分析哲学的前沿动态。
中国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 电子书
阐释中国古代治理的伦理道德基础,将德治传统与现代善治融合发扬。
早期汉语《圣经》对勘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一部对早期汉语《圣经》进行对勘研究的专著。本书从汉语《圣经》中最早的三个版本——阳玛诺的《圣经直解》(1636)、白日昇与徐若翰的汉语《圣经》(1707)、贺清泰的《古新圣经》(1803)入手,以对勘的方法将三部手稿四福音书经文与拉丁文《圣经》内容进行字句对照,从翻译、新词等角度,探求每部手稿的翻译策略、词语创新等问题,力求还原早期汉语《圣经》史的发展脉络,并论及其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