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境界:在道德与非道德之间

善的境界:在道德与非道德之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西北大学教授探析善的境界:道德、非道德、利己主义、责任意识、美之善。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为西北大学教授李建森对善的境界的哲学性反思。主要内容包括,过程中的境界:在道德与非道德之间;服从与惩罚境遇中的善;利己主义的作为单纯工具的善;在奖赏诱惑下的单纯利他主义的善;出于责任意识对社会制度和威权尊重所表现的善;文化相对主义的批判性善;基于弱普遍道德原则取向的美之善;善思、善言和善行等几部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导言 善过程中的境界——在道德与非道德之间

第一章 服从与惩罚境遇中的善——以风俗和原始宗教活动形式存在着的善

一、民俗与善:鸟崇拜和卵神话

二、禁忌与善

三、习惯与“社会的最基本的善”

四、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善

五、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的关系

六、“辅币”效应和社会道德信心

七、自然崇拜对环境和谐的善

第二章 利己主义的作为单纯工具的善

一、对利己主义的否定性实践理性批判

二、伦理学利己主义的克制

三、伪善和伦理利己主义

第三章 在奖赏诱惑下的单纯利他主义的善

一、早期/相对社会化:社会威权激励和角色榜样示范下的模仿行为

二、刺激和戏剧性满足:激励的心理过程

三、纯情索奖的善的简单性

第四章 出于责任意识对社会制度和威权尊重所表现出来的善

一、尊重的范畴分析和建构

二、责任的伦理

三、出于责任意识对社会制度的尊重所表现的善

四、出于责任意识对权威的尊重所表现的善

第五章 文化相对主义的批判性善

一、文化际和亚文化际间的善观念冲突

二、在善观念上的绝对主义同一性思维和相对主义多元性立场

三、规范和描述:伦理相对主义的形式和谱系

四、论据和论证:对文化相对主义的文化多样性辩护的批判

五、上善若美:超越文化相对主义

第六章 基于弱普遍道德原则反思取向的美之善

一、德性可学:走向美之善的道德史诗

二、神秘直觉:康德至善之路的得与失

三、对马克思善论之两种诠释的辩证否定实践理性分析

四、非道之德:历史境遇中的实践智慧境界

参考文献

后记

善的境界:在道德与非道德之间是2016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建森。

得书感谢您对《善的境界:在道德与非道德之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读本 电子书
本书从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实践路径等七个方面对新时代职业道德主要内容进行理论与践行的解读。
什么是道德:以汉字学哲学视域 电子书
“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是对于“道德”二字初形构形的说明。道,不仅是宇宙的本源,形下之路,更是形而上的规律、概念抑或理论世界。对于它的探寻研究,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德。所谓德,则是道在人间的实践。本书从汉字学视域,条分缕析“道德”二字初形构形,结合先秦经典、当代哲学,以及日常事理、生活实践等,试图对这一严谨的道德哲学系统进行探究,不仅对于我国传
在观念与思想之间:论先秦义范畴之生成 电子书
一个”义“字,构成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文化基因?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电子书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
老子尹喜帛书《道德经》解注 电子书
本书对《道德经》进行了注释和译文。全书共八十一章,内容包括: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道”的感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师从自然;炊者不立自现者不明;物无弃财贵师之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