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道德善的象征:文学道德教化论

美是道德善的象征:文学道德教化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结合道德教化现实背景以及文学发展趋向,通过对道德教化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道德教化实现途径与存在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文学能够为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道德教化是在什么样的文学中被体现、表征的,文学道德教化与文学追求是怎样冲突与对抗,在文学中如何体现,并尝试剥析社会伦理道德和文学之间内在的、本质层面的有机联系,力求从理论的角度厘清、剖明道德教化审美实现的重要性与具体路径与文学审美对社会伦理道德所具有的教化作用,以及社会伦理道德和重要审美形式之一的文学之间存在的合乎逻辑的互动脉络。

作者简介

周双丽,女,1978年出生,内蒙古丰镇人,目前在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工作,讲师。

2000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之后留校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工作期间在职完成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道德、教化、文学

第一节 道德与教化的含义

一、道德的内涵

二、道德的特性

三、教化概念的历史考察与内涵分析

第二节 道德教化本质探析

一、道德教化即意味着向普遍性的提升

二、有关道德教化的历史考察

三、道德教化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四、道德教化的功能与意义

五、道德教化绝对意义中的相对性

第三节 道德教化的途径和载体

一、文学对道德教化的重要意义

二、审美教化作用的具体实现

第四节 文学的本质与其道德教化传统

一、文学的起源与本质

二、文学的价值与分类

三、文学的效果与影响

四、文学的特殊本质及其道德教化功能

第二章 文学道德教化的内涵

第一节 文学道德教化的理论内涵

一、文学道德教化的理论内涵

二、文学道德教化的重要范畴

三、艺术视阈下文学道德教化再考察

第二节 文学道德教化的实现基础

一、文学创作中道德中介作用的体现

二、道德教化中文学中介作用的发挥

第三节 文学道德教化的具体表现

一、中国传统诗歌的道德教化表现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道德教化表现

三、西方神话与史诗中的道德教化表现

第四节 文学道德教化的功能分析

一、文学道德教化的有无是文学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启迪人类心灵并由此生成推动历史变革的能量

三、培养良好的道德心态、疏导思想矛盾、促进和谐的道德文化建设

第五节 文学道德教化认知中的错位

一、过多强调“道德化”倾向

二、片面强调“唯审美”倾向

第三章 文学道德教化的传统与实践

第一节 文学道德教化理论的历史溯源

一、中国文学史中关于文学道德教化的认识发展与理论梳理

二、西方文论关于文学道德教化的定义与内容研究

三、另一个视角: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学道德教化的相关论述

第二节 中外文学道德教化的历史传统与实践

一、中国文学史中道德教化的历史实践

二、外国文学史中道德教化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中外文学道德教化理论与实践的特质分析

一、中西文学道德价值文化的不同发源

二、中西方文学道德教化传统的区别表现

第四章 文学道德教化之最终指向

第一节 美与善的本质溯源

一、“美”的本质探源

二、“善”的本质探源

第二节 美与善的关系考察

一、美与善的历史生成方面的同质性

二、美的形态与善的深层关系剖析

三、美与善发展目标的同向性

四、美与善关系异质性的考量

第三节 美善相乐理论的历史考校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统一思想

二、西方文化中美善相兼思想

第四节 美与善的良性实践互动

一、美与善的良性实践互动的重要性与具体表现

二、美与善良性实践互动的主要原则

三、坚持文学艺术美善相乐的内在品格

第五章 文学社会道德的时代担当与构建

第一节 当代社会道德建设背景

一、新时期道德失范及其表现

二、当代道德教化面临的困境

三、优化道德教化,提高教化效果

第二节 重建文学道德教化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转型时期文学道德低俗化的表现及影响

二、重建文学道德理想与教化精神的理论意义

三、重建文学道德理想与教化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学道德责任建设的时代担当与具体构建

一、文学道德教化责任担当与具体建构之分类

二、文学道德教化责任担当与建构之现代实践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背景下的文学道德责任建设

一、文学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在一致性

二、文学道德建设的历史方位与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后记

美是道德善的象征:文学道德教化论是2015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双丽。

得书感谢您对《美是道德善的象征:文学道德教化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大自然文学论纲 电子书
本书分为“大自然文学概论”“大自然文学的哲学基础”“大自然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大自然文学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大自然文学与生态文明”五个部分,从理论依据、文学史渊源、文本特性及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梳理、考证、分析与判断,揭示了大自然文学流派的历史文化价值、当代审美价值,特别是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学理、逻辑关系,与“美丽中国、美丽安徽”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是对生态文明与大自然文学的理论应答。
巴蜀文学与文献研究论稿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巴蜀地区的文学与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四个部分:巴蜀文学研究、巴蜀女诗人研究、巴蜀文学文献辑补和巴蜀名人年谱整理。本书避开了学界对唐、宋巴蜀文学研究的热点,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晚唐五代和明清时期的巴蜀地区,不仅研究巴蜀地区有名的作家、作品和诗文流派等,对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以及巴蜀地区的才女作家,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和系统研究,同时对相关巴蜀文献进行了辑补和整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具
二十世纪德国象征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史 电子书
不同于传统的德国文学史的写法,本书突出了对于两大文学思想史的梳理,聚焦了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在德国文学中的历史发展,从宏观的概念史的角度来观照德国文学思想史中的象征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性与共性,对有关作家的文学思想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和介绍。
映照的认知诗学研究:隐喻、象征和讽喻(英文版) 电子书
《白鲸》是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一篇长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美国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执意追逐白鲸莫比?迪克复仇,却最终自取灭亡的故事。本书从生态、社会政治和酷儿理论三个角度,对小说中的隐喻、象征和讽喻的映照进行了研究,有机结合了读者、文本和社会文化语境,为作品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的范式,并通过隐喻的连贯性、象征的系统性和讽喻的一致性等因素对阅读的有
刑警是怎样炼成的 电子书
10万余字写尽刑警侦案的真实与惊心,带你走进那些刑警不为人知的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