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

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泰州学派对农村社会建设的思想与实践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出发,考察16世纪的平民儒家学派泰州学派在参与乡村建设中的思想及实践活动,认为平民可以通过汲取儒学等文化资源,担当农村社会建设的主力。作为乡村建设实践,泰州学派形成家族建设与社会建设两翼,通过创造性转化,活跃在20世纪的各种乡村建设实验中。

作者简介

作者宣朝庆,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研究方向:中国社会思想与社会建设、历史社会学、宗教社会学、农村社会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出版说明

江苏文库·研究编编纂人员

一脉千古成江河——江苏文库·研究编序言

导言

第一章 乡村社会的建设起源

第一节 乡村建设的文化禀赋

一 乡村建设的曙光初现

二 和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

第二节 知识阶层与乡村建设的思想演进

一 孟子的乡村社会理想

二 张载的乡村建设思想

第二章 泰州学派乡村建设的时代精神

第一节 江淮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 商业发展,经济繁荣

二 社会流动加快,阶级关系趋向紧张

三 社会有机团结增强,各种“会社”蓬勃兴盛

第二节 理学反思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 思想界对程朱理学的反思

二 儒家自我意识的特征

第三章 王艮与泰州学派

第一节 作为思想家的王艮

一 平民儒学:王艮思想的特点

二 淮南格物:王艮之平民儒学的理论巅峰

三 思想创新的环境因素

第二节 投身乡村建设的王艮

一 农村社区领袖的重要性

二 王艮作为乡村建设领袖的个人素质

第三节 生活挑战与角色创新

一 灶丁:国家给王艮的身份

二 贩盐:在夹缝中谋求机遇

三 重拾儒学:领悟孔门要旨

四 求学与传学:王阳明门下的“狂者”

五 泰州学派:私人性联系的团体化进展

六 关注思想创新在平民乡村建设中的意义

第四章 泰州学派的精神世界

第一节 个体主义的社会意识

一 “社会”意识的初显

二 个体主义观念的发展

三 发现社团组织原理

第二节 “伤时忧世”的批判精神

一 政治认同弱化,疏离感加强

二 反思科举制度及教育

三 抨击官僚阶层的劣行

四 “生逢溺世待急救”

第三节 “大人造命”的自由发展观

一 王艮提出“大人造命”

二 “御天造命”的精神实质

三 大人造命思想的来源

第四节 “民间行道”的经世济民理念

一 放弃阳明学派“得君行道”的经世理念

二 “不袭时位”服务社会下层的新理念

三 民间经世——走向乡村建设

第五节 “人人君子”的小康社会理想

一 王艮的“君子国”理想

二 泰州后学对“君子国”理想的完善

三 “君子国”理想的性质

第五章 建设孝义文明的邻里社区——泰州学派乡村建设实践之一

第一节 明代家族发展与研究视角

一 中国人的家族观

二 明代的家族

三 明代家族研究的视角

第二节 创建义门——“草根性”的家族共同体

一 王襞创立王氏“宗会”

二 何心隐创立“聚和堂”

三 家族建设活动包含的新因素

第三节 倡率孝义——重塑家族的精神世界

一 孝悌与仁义、良知、礼的关系

二 新孝悌观

三 提倡运用教化手段提高人们的孝悌之德

四 义——对孝悌意识的创造性转化

五 加强富人承担道义的强度

第六章 开启自由个体化社会之路——泰州学派乡村建设实践之二

第一节 “师道经世”与平民讲会

一 师道经世

二 祖述圣贤与自我认同

三 讲会的民众秩序对“师道经世”的制约

第二节 泰州学派的平民讲会活动

一 泰州学派平民讲会的三个阶段

二 王襞与韩贞的平民讲会活动

三 罗汝芳的讲会活动

四 何心隐死于讲会

五 平民讲会衰微的内在原因

第三节 泰州学派平民讲会的特点

一 成员平民化

二 教育风格简易化

三 讲会制度化

第四节 讲会对平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一 平民讲会改变了基层社会精英结构

二 平民讲会增强民众的社会认同感

三 平民讲会激发民众的个体性与自主性

四 以个人为主体的横向社会关系得到发展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是2018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宣朝庆。

得书感谢您对《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遵义会议精神与党员干部教育 电子书
本书主要探讨了发挥遵义会议精神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的可行性及具体实现途径。主体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历史演进,遵义会议精神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革命精神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模式研究,围绕利用遵义会议精神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开发特色教学资源,以遵义干部学院为主阵地开展教育培训的基本构想。
遵义会议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 电子书
本书研究阐释了遵义会议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关联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深层价值,探讨了通过遵义会议精神的弘扬释放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主体内容包括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梦背景分析,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精神视阈解读,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梦动力分析,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梦区域价值分析,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梦动力支撑路径探讨。
鄂温克族精神文化 电子书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鄂温克族濒危语言文化抢救性研究”的子课题,作者根据实际掌握的调研资料、历史文献资料等,对鄂温克族精神文化世界进行了客观的探索性研究。全书分为鄂温克族思想文化、文学文化、民歌与舞蹈、谚语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禁忌文化,以及鄂温克语的宝贵精神财富八个章节,对鄂温克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宗教信仰做了分析。
匠心 追寻逝去的工匠精神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从坚持、专注、踏实、勤奋、严谨、精进、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工匠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为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绘制了人生蓝图,规划了人生目标,教给了人们奋斗的方法。同时劝诫人们,要像工匠那样,不慕虚荣,不求名利,耐得了寂寞,经得了诱惑,静下心来,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专心致志,孜孜不倦,力求细节上的完美,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一心扑在工作上。执着坚守,不断精进,用“笨功夫”练就“真本事”,
遵义会议精神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全新的、多维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形成及其所取得的精神成果,探讨遵义会议的历史价值及其所铸就的伟大精神的当代价值,并发掘遵义会议精神的丰富内涵,提炼遵义会议精神的准确表述,探讨了遵义会议精神弘扬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