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史:上下

清诗史:上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深刻剖析人物,严迪昌教授经典论著。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诗文化学”批评方法,关注并契入科举文化、隐逸文化、地域文化、家族文化诸基因,以认辨清代诗歌繁富杂的诸多特定现象,立足于文本本位,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书中对那些貌似寻常而内里深沉的人物的解剖,尤能显示著者那看透世事人心的犀利眼光。书中对诗人群体和诗学大家的分析,都选择了独特的切入角度,其论述语言也有着强烈的个人化色彩。著者的踏实学风使该书的学术成就代表了当代清诗研究应有的水准。

作者简介

严迪昌(1936年—2003)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学术著作有《文学风格漫说》、《清词史》、《清诗史》、《阳羡词派研究》、《严迪昌自选论文集》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清诗史 上

弁言

绪论之一 清诗的价值和认识的克服

绪论之二 清诗的嬗变特点——“朝”、“野”离立之势

绪论之三 黑暗的王朝与迷乱的诗坛

第一编 风云激荡中的心灵历程(上):遗民诗界

引言

第一章 宁镇·淮扬遗民诗群

第一节 白门遗老

第二节 “徐州二遗民”与“望社”诗群

第三节 吴嘉纪与维扬、京口遗民诗群·兼论“布衣诗”

第二章 以方文、钱秉镫为代表的皖江遗民诗人——兼说地域文化世族

第一节 真气淋漓的方文的诗·附说方氏族群

第二节 钱秉镫及其他

第三章 喋血于山岭海涯的两浙遗民诗群

第一节 浙东遗民诗群

第二节 浙西遗民诗群

第四章 顾炎武与吴中、秦晋遗民诗人网络——兼说遗民诗僧

第一节 吴中遗民诗人网络

第二节 遗民诗界南北网络的沟通人——顾炎武论

第三节 傅山及秦晋诗群·附论河朔诗群

第五章 “交广从来是楚乡”——湘粤遗民诗界

第一节 鹃泣猿啼不胜悲的王夫之

第二节 慷慨任气屈大均

第三节 遗民诗界殿军陈恭尹

第二编 风云激荡中的心灵历程(下):清初诗坛

引言

第一章 江东三大家

第一节 钱谦益与龚鼎孳

第二节 吴伟业及“娄东诗群”

第二章 “绝世风流润太平”的王士禛

第一节 诗界“开国宗臣”的认识意义

第二节 时代与个人双向选择中的王士禛

第三节 王士禛主盟诗界的时间考辨

第四节 “神韵说”形成过程与审美内涵

第五节 王士禛的诗歌创作成就

第六节 “王门弟子”论略

第三章 朱彝尊的诗及其诗学观

第一节 朱彝尊的诗歌生涯和诗学观

第二节 朱彝尊的诗歌成就

第四章 “南施北宋”和开府江南的宋荦

第一节 悲怆沉慨的宋琬诗

第二节 清醇老苍的施闰章诗

第三节 宋荦述说·附邵长蘅与“江左十五子”

第五章 查慎行论

第一节 “浙派”辨

第二节 查慎行诗文化心态的构成

第三节 《敬业堂诗集》的诗史意义

第四节 查慎行的诗歌风格辨

第五节 附说吴之振

第六章 赵执信论

第一节 齐鲁与江南诗文化的消长以及赵执信的时代契机

第二节 赵执信诗学观形成过程及其诗界“权在匹夫”之争的时间考辨

第三节 赵执信“越轶山左门庭”的诗学观

第四节 赵执信诗创作成就

清诗史 下

第三编 “升平盛世”的哀乐心声:清中叶朝野诗坛

引言

第一章 耆儒晚遇的沈德潜

第一节 沈德潜的诗歌生涯及其“时世”契机

第二节 叶燮《原诗》与沈德潜“格调说”异同辨

第三节 沈德潜的诗·“吴中七子”·毕沅·曾燠

第二章 翁方纲及其“肌理说”

第一节 “肌理说”的文化机制(附说“试帖诗”)

第二节 翁方纲的诗学观及其诗作

第三节 附论——从李文藻、桂馥到阮元

第三章 袁枚论

第一节 “袁枚现象”的诗史意义

第二节 “袁枚现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构成过程·附表四种

第三节 袁枚文化意识对名教纲常的叛离性

第四节 袁枚的诗史贡献

第五节 袁枚诗的成就

第四章 乾嘉诗人谱(上)

第一节 屈复

第二节 画人诗举要

第三节 “一卷怪石”胡天游

第五章 八旗诗人史略

第一节 “辽东三老”、“三布衣”举要

第二节 宗室诗人中的“篱外寒花”群

第三节 铁保与法式善

第六章 乾嘉时期地域诗派诗群巡视

第一节 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

第二节 钱载与“秀水派”

第三节 高密诗派述略

第四节 岭南诗群

第五节 洪亮吉与常州诗群述略

第七章 乾嘉诗人谱(下)

第一节 赵翼的诗史观及其创作成就

第二节 蒋士铨的诗及其与袁枚的关系

第三节 王文治、李调元述略

第四节 “性灵”后劲张问陶

第八章 黄仲则论

第一节 凄怆的心魂

第二节 《两当轩诗》的认识意义

第三节 《两当轩诗》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 黄仲则诗文化渊源辨

第四编 风雨飘摇时的苍茫心态——晚近诗潮

引言

第一章 昏沉时世中的悲怆诗群

第一节 王昙的“杀花”之哭

第二节 孙原湘的“自救”诗心

第三节 “郁怒”的舒位《瓶水斋诗》

第四节 郭麐的诗风及其诗学观·兼辨姚鼐的“桐城诗法”

第五节 彭兆荪的幽愤诗情

第二章 “一箫一剑平生意”的龚自珍

第一节 龚自珍的诗史地位·兼说“清代诗史”与“近代诗歌”的叠合关系

第二节 龚自珍诗的“箫心剑气”及其以“完”论诗

第三节 附论汤鹏与魏源

第三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忧愤心史

第一节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及张际亮、朱琦等的爱国诗篇

第二节 贝青乔的《半行庵诗存》和《咄咄吟》

第三节 从姚燮到张维屏

第四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幽苦诗心

第一节 进退失据的心灵——陆嵩、李映棻诗例说

第二节 郑珍的离乱心歌

第三节 金和的“秋蟪”之唱

第四节 江湜的“风兰”心音

第五章 结篇 诗史帘幕的双向垂落——“同光体”与“诗界革命”

重要参考书目

一 史部

二 谱乘、年表

三 总集、丛刻、选集

四 别集

五 笔记、诗话

六 近人论著

后记

后记之二

清诗史:上下是201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严迪昌。

得书感谢您对《清诗史:上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电子书
本书为“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的成果。
论自愿为奴 电子书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
十岁那年 电子书
以诗意的写作手法和简洁纯净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孩在面对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时,所经历的心灵成长和蜕变。小说的主人公河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家乡有她所熟悉的生活和各种传统,她的热情的朋友,还有那些木瓜树。但是这一年,一场意料之外的旅行却让她的人生从此翻天覆地。河和家人被迫离开了饱受蹂躏的美丽家园,搬往美国南部。然而,适应新环境是那么难,新的食物、新的邻居、新的同学,一个全新的城市……最终,河
木头娃娃的旅行 电子书
《木头娃娃的旅行》是由一个一百多岁的娃娃讲述的传奇故事,关于她亲身经历的不可思议的旅行和历险。诞生在美国一位船长家中的木头娃娃希蒂,似乎注定了要与旅行、漂泊、冒险、传奇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一百年间,她坐船出海、从美国北方的枫树林到南方的种植园、从南洋小岛到印度乡间。她一直在旅行,虽然无法决定自己的下一个目的地,却经历过出海捕鲸,与眼镜王蛇一起表演,还遇见了不起的诗人、伟大的作家和著名的歌唱家,并被四
作文里的奇案 电子书
事情开始于一堂作文课。男孩埃尔万班上的法语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要求全班25个同学在早上9点至10点半之间,散布到小镇的各个角落,去仔细观察和体会,回来后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谁料就在这个时间段,一向和平的小镇居然发生了一起谋杀案!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25篇作文让25个同学都化身为侦探!这普通的学生作业里,究竟暗藏着什么蛛丝马迹,到底是谁无意中写下了关键的线索……  25篇作文风格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