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针对《诗经》传入日本之后,在各个时代被引用、抄写、刊刻及传播之情形加以考察与整理,论证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与考古新发现,对《诗经》在日本的具体传播现象进行了梳理,还原了《诗经》在日本传播的本貌。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同题项目的成果。通过《诗经》在日本的传播与流传,进行以海外文献研究为基础,以文本研究为轴心,以文化研究为指向的《诗经》研究新探索。
对于《诗经》在日本的传播,此前尚未有过系统的专著或者专论。本书针对《诗经》传入日本之后,在各个时代被引用、抄写、刊刻及传播之情形加以考察与整理,论证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与考古新发现,对《诗经》在日本的具体传播现象进行了梳理,还原了《诗经》在日本传播的本貌。内容上,按照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的顺序,分析了日本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地域《诗经》传播的特点,总结了《诗经》传播由公家、禅家、儒家等“小众”传播到民间“大众”演变的规律。对于传播中的问题通过实证考辨,得出了若干新论。
本书的主要特色在于,是从传播角度系统探讨《诗经》在日本流布、演变情况,这是文学研究新方法在新领域的探索和尝试,对于丰富现代诗经学研究体系也具有贡献意义。论述基于存世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于日本《诗经》传播史上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若干新论,发现了很多新课题,为今后继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张永平,男,文学博士,现为湖州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汉学、中日文学比较研究。2006-2014年,任教于山东政法学院,被评为学校“青年521人才教学骨干”“学校师德标兵”等,并获得学校“授课大赛”二等奖等荣誉。主持教育部及校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译著1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节 先行研究
第二节 研究视角
一、文学系统研究
二、传播视域研究
第一章 上代《诗经》传播:学林初现
第一节 《诗经》始来
一、大和时代的东亚三国形势
二、朝鲜半岛五经博士与《诗》的传播
三、大陆赴日移民及其后裔的用“诗”痕迹
第二节 遣隋、遣唐使求书之旅
一、遣隋使的首创之举
二、遣唐使“遍求天下书”
第三节 奈良学制与《诗》教
一、教化之旨
二、博士助教与学生
三、经学传授与考核
第四节 奈良时代与《诗》之宗经致用
第二章 中古《诗经》传播:翰林竞艳
第一节 《诗》传写本、木简与训点
一、唐抄书之风与日本《毛诗》写本
二、丰冈木简与《诗》传地方
三、“音读”与博士家训点
第二节 国家大典与公卿活动讲《诗》
一、释奠礼讲《诗》
二、公家读书会讲《经》
第三节 《诗经》与平安文学
一、平安引《诗》用《诗》概览
二、乐教精神与《源氏物语》
三、相近的解诗体例
第三章 中世《诗经》传播:禅林绝响
第一节 五山禅僧与《诗》传播
一、诗经宋学诸本渐来渐融
二、五山禅僧引《诗》注《诗》
第二节 公卿、博士家与中世《诗》传播
一、谈义论理
二、侍读讲传
第三节 《闲吟集》与仿《诗》体例
一、《诗经》与真名序
二、从真、假名序看《闲吟集》的编者
第四章 近世《诗经》传播:儒林缤纷
第一节 《诗集传》定于一尊
第二节 江户出版与《诗》传播
一、《诗经》印本大量出版
二、《诗经》及相关书目出版概况
二、《诗经》传播的新变化
第三节 幕府与《诗经》教育
一、江户《诗经》的传播机构
二、幕府时代的《诗经》教育
第四节 从经学到文学
第五章 近现代《诗经》传播:士林超越
第一节 传统汉学解《诗》余绪
一、对江户时代《诗经》研究之总结
二、竹添光鸿和《毛诗会笺》
一、采用宋刊行卷子抄本,有恢复毛诗原貌之作用
二、博采众家,论述己说
三、名物训诂,考据严谨
第二节 经筵《诗经》进讲
第三节 东京大学《诗》传新气象
余论
一、上代:民族融合
二、中古:和汉融合
三、中世:禅儒融合
四、近世:雅俗融合
五、近现代:古今融合
附录
日本《诗经》传播史实年表
《韩诗》遗说在日藏汉籍中的保存
一、日藏汉籍所载清人漏辑的《韩诗》遗说
二、日藏汉籍所载《韩诗》遗说对清辑本的校正
三、结论
《韩诗》遗说在日本古籍中的保存与传播
一、保存《韩诗》遗说的日本文献简述(附佚文校录)
二、《韩诗》遗说在日本的传播
参考文献
致谢
日本诗经传播研究是2018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永平。
得书感谢您对《日本诗经传播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