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诗经学研究

王夫之诗经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选择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王夫之及其《诗经》学为研究对象,揭示王夫之《诗经》学产生的特定原因及学术传承。

内容简介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诗论家之一,他以思想家、哲学家的思想和情志研究《诗经》,别开生面,独抒胸怀,是《诗经》研究史上的一座高峰。对王夫之《诗经》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呈现社会鼎革时期经典被诠释的情形,而且可以展示学术与政治、社会、民生的复杂关系,彰显其重要的学术思想和时代意义。本书选择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王夫之及其《诗经》学为研究对象,力图在系统梳理相关学术脉络的基础上,揭示王夫之《诗经》学产生的特定原因及学术传承,一方面尝试打破传统的诗学、美学研究思路,立足《诗经》文本,重视文献依据;另一方面努力将文献、文学、文化、美学、哲学等多方面内容融为一体,分别从文化背景、诗学宗旨、基本方法、诗学观念、美学思想及生命情怀等六个层面,较为系统地予以研究,立体地呈现王夫之《诗经》学的全貌。

作者简介

作者纳秀艳,文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诗歌及《诗经》学。在核心刊物及重要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六经责我开生面——纳秀艳《王夫之〈诗经〉学研究》序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概念界定

二 研究现状评述

三 选题意义及思路方法

第一章 王夫之《诗经》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历代《诗经》学的发展

一 《诗经》学的学术积淀

二《诗经》学的时代要求

第二节 明清之际的时代特征

一 明末社会风气与思想动态

二 清初政治环境与学术思潮

第二章 王夫之《诗经》学的宗旨

第一节 “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精神实质

一 “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内涵

二 “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学术意义

第二节 “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渊源

一 文武名世的家学渊源

二 充满险阻的人生磨难

三 归去故园的生命诉求

第三节 王夫之《诗经》学的创新

一 抒情写志的“广传”

二 独具一格的“稗疏”

三 别有性灵的“诗译”

第三章 王夫之《诗经》学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不主常故的学术旨趣

一 超然世外的研究心态

二 独立自主的学术品格

第二节 融通文史的研究方法

一 出入文史 贯通古今

二 专题研究 以呈全貌

三 旁征博引 科学归纳

四 以诗解《诗》 探究诗意

第四章 王夫之《诗经》学的诗学观

第一节 诗际幽明

一 诗际幽明的哲学基础

二 诗际幽明的诗学内涵

三 诗象其心的诗学意义

第二节 “诗以道情”

一 “诗以道情”的提出

二 “诗以道情”的基本内涵

三 对传统诗学观的补充与修正

第五章 王夫之《诗经》学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对“诗乐合一”的新阐释

一 “诗乐合一”被淡化的原因考察

二 “诗乐合一”的经典意义

三 声情合一的美学观

四 视域融合中对“诗乐合一”的阐释

第二节 对“兴观群怨”的再讨论

一 历代对“兴观群怨”的阐释

二 王夫之对“兴观群怨”的发展

第六章 王夫之《诗经》学的生命情怀

第一节 忧怀家国的情感指向

一 以孤心书家国之忧

二 以经典释遗民之恨

第二节 重视人格的精神取向

一 对圣人之德的仰慕

二 对君子人格的追求

第三节 重建秩序的美政理想

一 对君主制的批判

二 以民为本的君道

三 进退有度的臣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王夫之诗经学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纳秀艳。

得书感谢您对《王夫之诗经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黎里诗钞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黎里诗词作品的集大成者。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黎里古称梨花村,这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这里也是吴越交界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古战场之一。黎里自古文风鼎盛,西晋时期的张翰因思念家乡而辞官回乡,在家乡元荡之畔设墊施教;唐代陆天随晚年流连鸭栏泾,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到了宋元明清,更是..辈....黎里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钟灵毓秀的地理环境,涌现出了许多才子佳人,也吸引了无数
禾山诗钞 电子书
《禾山诗钞(精)》的作者黄瀚是清末厦门籍举人,任厦门禾山书院旧址创办的禾山甲种商业学校校长,厦门沦陷后,黄瀚与门下多人组织“秋社”,言辞慷慨,诗稿也反映了厦门地方的风土习俗等。厦门的诗风一向崇尚盛唐。乾隆年间以黄日纪为代表的云洲诗社盛极一时,沈归愚评黄日纪的诗乃“本唐人”。黄瀚弱冠能诗,即受到当地社会“诗必盛唐”的影响。由於侨商出身的家庭背景,加上居住在厦门岛东南一隅的美丽海滨,黄瀚先生那淡泊平和
虚白楼诗 电子书
虞愚撰的这本《虚白楼诗(精)》根据《北山楼诗集》及《虞愚自写诗卷》为底本,厦门风行印刷社1949年铅排未印版(复印件),附录《虞愚先生遗诗辑录》,何丙仲辑注,约180首。
诗路衢江 电子书
这是一本诗集。主要描写的是衢州的山水、人文、地理。诗选多以诗人为主轴,按年代罗列诗篇。少数诗人如杨万里,抛下书本,面对真山真水,灵感自然流露,就有更多草市小村浅滩深潭收入笔底。而本土诗人的足迹就更广泛,他们深入穷乡僻壤,苦心孤诣,让藏于深闺好山佳水因诗而辉映成趣,过往的日子保留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