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研究(第十一辑)

中国美学研究(第十一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美学研究刊物,用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国美学的各种问题。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研究》集刊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编辑,朱志荣主编的一部美学研究刊物。该集刊前两辑得到了前辈李泽厚、叶朗、胡经之、曾繁仁、朱立元等老一辈美学家们赐稿支持,在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的反响。续编的《中国美学研究》将继续保持国内外美学名家占重要篇幅的特点,争取在三五年的时间内冲刺CSSCI集刊,在国内外产生持续产生较大的影响。

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内外学术界日益重视。《中国美学研究》旨在立足学术前沿,以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国美学的各种问题,拓展和丰富美学研究的内容,开展学术讨论。

作者简介

编者朱志荣,安徽省天长市人,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原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研究所所长,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论《庄子》以镜喻心的审美意味

魏晋玄学哲学论争的美学意义

从“俗、怪、丑”谈宋代审美意趣的突围

欧阳修《诗本义》阐释思想刍议

创造性的现代转化:萧公弼论“美”及相关概念

澄明于诗性世界——现代精神的审美回归

经验美学发展视角下个体审美发生研究提纲

一个假说:符号—结构文艺美学

“生活美学”的问题、建构与反思——以邵雍为视角

“韵”的美学探源

“象”观念源流刍议

“游”的实践维度分析

恽寿平绘画理论中的“神明”概念

清季政府对戏曲禁绝管理方面相关问题研究

“五色”之辨:中国古代绘画色彩内涵及形式意味

审美人类学视域下艺术发生的双向同构论

探寻丝路音乐文化的美学基质——以李白的盛唐之音为视点

主体重塑·士林群像·谐婉叙事——《儒林外史》文本审美意识研究

废名论新诗

电影《百鸟朝凤》的文化反思与精神阐扬

巴赫金民间文化思想的哲学依据

重审托勒密体系与《会饮》:论拉康的非理性主义美学指向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创获——《中国审美意识通史》新书发布会暨中国美学史研讨会纪要

“情”之再思考: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转型

审美与政治的伦理转向

中国美学研究(第十一辑)是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朱志荣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美学研究(第十一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设计美学 电子书
本书共分五章,首先从美的常识性问题入手,深入阐释关于设计的规律与核心要素问题;接着引入方法论,用系统的方法重新审视以往的设计作品,提高学生审美的感悟力;**后探讨所有设计人员关注的问题,即创新意识对设计的影响。除了理论阐述外,每一章内容中都有大量的个案分析,个案的范围涉及设计的各个领域。书中对个案的分析也非常详细深入,对设计类学生来说大有裨益。
光之美学:水彩光影技法详解 电子书
不得不看的水彩魔法课程———透过对光影的把控,让你的水彩更具高级感!
跨界交响:美学在艺术中历险 电子书
本书是彭锋教授的学术随笔,作者将自己从艺术理论到艺术批评、从艺术批评到艺术创作的跨界体验、思考与感悟诉诸文字,将对艺术的真挚情怀洒诸笔端,既使读者对于现代艺术尤其是绘画和装置艺术以及策展、音乐剧等等创作有更深地理解,也使得对于艺术内核的深层思考以及艺术本质的深层探究更进一步。
中国当代动漫形象研究 电子书
本书结合当代中国动漫的扶持政策、产业现状和艺术创作特点,通过电话抽样调查、典型案例分析以及深度对话访谈等形式,对中国动漫形象的艺术、消费与产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女生 柔风 唯美:李小月的人像摄影美学 电子书
如果你是一名摄影师,你镜头中的女孩一定是最美的,你要做的就是懂得如何表现这种美,你必须学会。正如本书的作者李小月一样,她坚信年轻的女孩,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只要抓住女孩子内心最柔软、最温柔的一面,并从照片中展示出来,画面就很美。这是一本教你如何表达美的人像摄影书,作者在书中把人像拍摄的想法与思路,毫不藏私,全数倾囊相授。本书一共展示了16个不同风格的人像拍摄案例,每个案例都会从前期的创意想法、准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