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诗学(第三辑)

南开诗学(第三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南开大学有着深厚的诗学研究积淀,在叶嘉莹先生、罗宗强先生的引领下,一批著名学者投身其中,已成为海内外诗学研究的重镇。本辑是《南开诗学》的第三辑。

内容简介

本辑共载论文18篇,论题涉百年新诗流变、中国古代诗学、中西诗学比较、诗学与佛学的联系等多个方面。

其一,既从宏观视角发现20世纪的中国先锋诗歌和边缘的生存状态相连,又从微观视角深入特定历史时段的诗歌现场,对其相关特质等展开论述,在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上实现了定向解读和理论拓容。

其二,延请张培锋教授主持了“诗学与佛学”专题,阐述“本性情而发”的诗学追求及禅心与诗思打通的诗作,对我们认识佛教诗歌很有意义。

其三,关注中英浪漫主义诗学的比较和现代诗人对象征主义的接受,虽各论文的研究者沿袭了各自专攻的理论视角,但都强了对相关问题的透视力度,结论严谨而扎实。

本刊将继续坚持精益求精的办刊思路,力争推出更多沉实有力的理论成果,扎实推进诗学研究,展现南开新诗研究的学术风貌。

作者简介

编者罗振亚,1963年生,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国新诗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著作有《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研究》等,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编者的话

中国先锋诗歌的边缘处境与生存策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主义新诗语言论

“在非诗的时代展开”

面向心灵的词语铸金术

自设、他设的发展障碍

清代“以工尺谱唱词”理论与实践

主持人语

元末明初僧人宗泐的诗歌创作

宋代僧人的偈颂创作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具象与抽象,无理而妙的诗境

台湾现代诗评论的遗珠:张健诗艺综述

诗歌是撬动的动词化过程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旧诗学的调适

朱执信、陈炯明赠答诗补释

影响与接受:中英浪漫主义诗学比较研究

论卞之琳对波德莱尔的翻译与接受

《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提要(上)

《梅魂菊影室词话》补辑

《南开诗学》稿约

南开诗学(第三辑)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孙克强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南开诗学(第三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先生文学研究近六十年的精品力作。
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有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的文集。
六朝隐逸诗学研究 电子书
六朝隐逸诗的勃兴是中国诗学史上一件大事,它体现了一个群体共享的艺术追求,成为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对民族的文化心理建构产生了强大的精神作用。本书探讨了隐逸诗产生的渊源,对隐逸思想的各种表现形态做了分类研究;对六朝隐逸诗兴起的成因进行了考察,注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在社会思潮、文学集团、个人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立足于文本解析,探讨六朝各期隐逸诗的演变与发展情况。
孙绍振诗学思想研究文集 电子书
2015年10月23日在黄山,由谢冕先生和骆英、王光明、郑家建等倡议筹办,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三家联合举办了“孙绍振诗学思想研讨会”,张炯、阎国忠、陈素琰、骆寒超、吴思敬、朱向前、南帆、俞兆平、陈仲义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本书是此次会议论文的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