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学到伦理学:清末民初道德意识的转化

从理学到伦理学:清末民初道德意识的转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通过对儒家经典文本如《大学》、朱熹《近思录》、王阳明《传习录》的分析,勾勒出传统中国士人的道德观念。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共七章,通过对儒家经典文本如《大学》、朱熹《近思录》、王阳明《传习录》的分析,勾勒出传统中国士人的道德观念,进而将其与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如梁启超、刘师培、蔡元培等的伦理学意识相对照,展现出转型期的中国在面临西方的挑战时重新建构一套道德新理论的尝试。“下篇”收入四篇延伸性论文,主要围绕孔庙文化,阐释儒教的宗教、俗世双重性格。第五篇读书心得则试图勾勒出西方思想史研究近百年的发展轨迹。

作者简介

作者黄进兴,1950年生于台湾。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1973)、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1975)、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1983)。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学术咨询总会执行秘书、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台北市孔庙管理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通讯研究员、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合聘研究员,历任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中研院”史语所史学组主任等职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上篇 从理学到伦理学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理学的黄金时代及其余蕴

第三章 理学家的道德观

第四章 太平天国的挑战与义理学的再兴

第五章 追求伦理的现代性:梁启超的“道德革命”及其追随者

第六章 清末民初道德意识转化的几点观察

第七章 结语

下篇 儒教的反思及其他

研究儒教的反思

清末民初儒教的“去宗教化”

荀子:孔庙从祀的缺席者

论儒教的俗世性格:从李绂的《原教》谈起

蜕变中的“思想史”:一个史学观点的考察

从理学到伦理学:清末民初道德意识的转化是201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黄进兴。

得书感谢您对《从理学到伦理学:清末民初道德意识的转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伦理学史 电子书
本书内容分“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三期,具体章节包括孔子、子思、孟子、荀子、老子、庄子、许行、墨子、淮南子、董仲舒、清谈家之人生观等。
当代哲学经典·伦理学卷 电子书
一部关于伦理学的经典著作。
道德原理:道德学引论 电子书
本书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以道德学命名的著作,试图在区分伦理与道德的基础上,创立道德学,以区别于一般意义的伦理学。
公共行政伦理学论纲 电子书
本书首先撷取功利主义、康德主义及儒家美德伦理,提炼其伦理价值与公共行政的契合性,分别作为行政伦理之利益论、义务论和德性论基础,并整合其为公共政策所依凭之“综合伦理”。接着以中西官僚制为典型的公共组织类型,探讨其在结构、文化和价值方面对行政人行为的影响,并分析行政人在其组织伦理困局中的可能出路。最后深入论证行政人的角色和责任,深度挖掘其责任之源,竭力凸显行政人之公民角色定位、民主型人格及道德成熟之本
未来道德:来自新科技的挑战 电子书
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未来科技与人类的命运如何相互作用,角度新颖,语言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