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以长期以来被历史固化和漠视的五四时期的文化守成派或曰守旧派为端口,以“旧”观“新”,逆向理解五四思想、文化及文学现代转型的复杂性。
内容简介
基于五四时期“旧”的深广性与复杂性,本书择取了林纾、严复、章士钊、辜鸿铭及桐城派、甲寅派、学衡派等典型个案,破解其成为守旧派和反对派的历史脉络,剖析其在抵抗中持守传统,在持守中调试自我的心路历程,以此深度辨析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关系,深刻认知“五四故事”的生动性和“五四生态”的丰富性。
作者简介
作者王桂妹(1970-),天津静海人,文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理解“反对派”:深度认知五四新文化/文学运动的必要端口 (代前言)
在“狂人”的精神链条上:林纾人格论
一 “少负狂名”的个性锋芒
二 “畏天循分”的人生信条
三 “道德遗民”的人生选择
新文苑与旧战场:林纾及其古文的历史性退场
一 五四新青年的理直气壮与傲慢偏见
二 新文苑与旧战场
林纾的“大道”与“小道”
一 从“冷红生”到“林纾”:笔名与真名的纠结
二 “古文”与“小说”的心理价值色差
三 古文的品味与小说的趣味
从“游戏文章”到“反动文本”:重读《荆生》与《妖梦》
一 “好谐谑”:林纾的另一副面相
二 “此小说”非“彼小说”:林纾的“笔记小说”
三 从“喷饭”到“示众”:《荆生》《妖梦》身份与性质的转变
四 五四反对派研究方法论析
以“聊斋”喻林纾小说:从章太炎到五四新青年
一 “今之蒲留仙”:章太炎眼中的蒲松龄与林纾
二 “《聊斋》滥调”:五四新青年眼中的林译小说
旧派的沉默与林纾的境遇:五四新旧论战在1919
一 从笼统批评到指名道姓:五四新青年对旧派的有意挑战
二 无心应战:“旧派”的隐忍与沉默
“反动派”的建构与消解:甲寅派阅读史
一 “甲寅派—反动派”的最初命名与使用
二 “甲寅派—反动派”的政治性建构
三 对“甲寅派—反动派”的选择性解构
从“无意开新”到“有意守旧”:《甲寅》一贯的文学趣味
一 无意开新:《甲寅》月刊的文学状况
二 “文学改革”的有意与无意
新质虽生 旧痕未泯:《甲寅》“六记”
一 时代风潮与《甲寅》小说
二 “说书人”与“倾诉者”
三 五四人对苏曼殊小说的褒贬
针锋相对与错位失衡:学衡派的批评
一 针锋相对又错位不接的文学批评
二 错位的移植:学衡派的文化批评
三 “学骂”:批评态度的失衡
四 对峙的意义:学衡派的价值
附录一 “宽容”与“不容”:鲁迅、周作人与林纾
附录二 从“闲话”到“正说”:辜鸿铭百年辨识史
参考文献
新文化与旧传统:五四文化守成派十论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桂妹。
得书感谢您对《新文化与旧传统:五四文化守成派十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