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词学史(修订版)

中国词学史(修订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被收入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以及了解宋代文化必读三百本书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严格意义的词学理论来描述中国词学的发展过程,以区别于文学批评史的模式,其分别论述了词学的创始、建立、中衰、复兴和极盛,并对现当代词学研究亦作了述评。其中对许多词学问题都属开拓性研究,有极丰富的文献价值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谢桃坊,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35年生,西南师范学院毕业,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著有《中国词学史》《宋词辩》《唐宋词谱粹编》《柳永》《敦煌文化寻驿》《中国市民文学史》《苏轼诗研究》等书,曾先后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论

第一章 词学的创始

第一节 唐代新体音乐文学 ——曲子词及最早的词学文献

第二节 宋人词体观念形成的文化条件

第三节 宋人词体起源说

第四节 宋人的词话

第五节 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

第六节 王灼的词学思想

第七节 朱敦儒试拟的词韵

一 东冬

二 江阳

三 支微齐

四 鱼虞

五 佳灰

六 真文元侵

七 寒删先覃盐咸

八 萧肴豪

九 歌

十 麻

十一 庚青蒸

十二 尤

十三 屋沃

十四 觉药

十五 质陌锡职缉

十六 物月曷黠屑叶合洽

第二章 词学的建立

第一节 宋元之际词体的衰微与词的理论总结

第二节 沈义父论词的创作

第三节 张炎的词学理论

第四节 陆辅之论词的创作

第三章 词学的中衰

第一节 明人的词体观念与词体的继续衰微

第二节 明代的词话与词籍的整理

第三节 杨慎的词学

第四节 张的《诗余图谱》与词的婉约、豪放之分

第五节 顾从敬关于词调分类

第六节 沈际飞与词的评点

第七节 沈谦的《词韵略》

第四章 词学的复兴

第一节 清代词学复兴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词学资料的编辑

第三节 刘体仁、王士祯和邹祇谟的词话

第四节 金人瑞、先著与许昂霄的词评

第五节 朱彝尊与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

第六节 万树与词体格津的总结

第七节 凌廷堪的燕乐研究

第八节 戈载与词韵的总结

第五章 词学的极盛

第一节 近代词学与中国近代学术思潮

第二节 张惠言的比兴寄托说

第三节 周济与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

第四节 谢元淮关于词乐的探寻

第五节 刘熙载的词品说

第六节 谭献与冯煦的词评

第七节 陈廷焯的沉郁说

第八节 郑文焯的词学研究

第九节 朱祖谋校辑词籍的成就

第十节 况周颐论词的创作

第十一节 王国维建立词学理论体系的尝试及其意义

第十二节 梁启超与近代词学研究的进展

第六章 现代的词学研究

第一节 中国新文化运动六十年以来的词学研究概况

第二节 胡适与新文学建设时代的词学研究

第三节 胡云翼对现代词学理论的贡献

第四节 龙榆生的词学成就

第五节 夏承焘的词学成就

第六节 唐圭璋的词学成就

余论 新时期词学研究述评

附录 词学研究著作索引 (1978~2000)

后记

中国词学史(修订版)是2015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谢桃坊。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词学史(修订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 电子书
这是一部具有自觉学术追求和学术品格的现代文学史教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综合教程 电子书
本书以著名作家和作品为纲介绍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分为五个编章,包括:第一个十年文学(1917-1927),第二个十年文学(1927-1937),第三个十年文学(1937-1949),工农兵文学和新启蒙文学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明教程 电子书
本系列教材针对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而编写,具有以下三项鲜明特色:1.全面覆盖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整体性。2.参编院校和作者众多。本系列中每个选题都由主编邀请十所左右院校的教师参编,而且不同选题邀请的作者和院校尽量不会重合,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丛书参编作者和院校覆盖面,对教材的后期使用和推广非常有利。根据前期与主编联络情况,每册书的年使用量在3500—5000册之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3版) 电子书
本书对1949年到2000年间的中国文学体制、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及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陪孩子品词(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 电子书
国学大师俞平伯之父俞陛云为给家中孩童讲授诗词所做,真正的大师家中家传的诗词启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