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创造力”:场域视角下的博物馆传播

“记忆+创造力”:场域视角下的博物馆传播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博物馆传播的特殊属性与传播效果分析。

内容简介

博物馆是文化载体,它记录人类文明,是构成记忆传播与文明传承的场域。本书从“记忆”与“创造力”的互动关系出发研究博物馆场域,既探讨了如何运用创造力促进记忆的传播,也探讨了如何促进记忆向创造力转化,推动社会的整体智识发展。

基于场域理论,本书立足三个问题探讨博物馆传播。第一,媒介属性决定了传播场域属性,博物馆与一般大众传播媒介相比有哪些特殊属性?第二,探讨场域的动力机制问题:传播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特征和模式?第三,参观者既是场域行动主体,又是传播的受众,其有哪些行为模式?传播效果如何?

本书立足传播学,将经典理论、前沿理论与博物馆实践整合起来,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王可欣,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教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策略传播系,浙江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关注文化传播和传播心理学的相关议题,主要包括博物馆传播、儿童与青少年的媒介使用与身心健康发展等。成果发表于《全球传媒学刊》、Journal of Adolescence、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s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回顾

一、经典传播理论与博物馆传播

二、前沿传播理论与博物馆传播

三、记忆与创造力的研究

四、场域理论及相关应用

第三节 研究评述

一、现有研究局限

二、当前研究方向

第二章 问题、逻辑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记忆

二、创造力

三、场域

第三节 关键概念间的关系

一、记忆是创造力的基础:积累与激发

二、创造力发展记忆:重构与活化

三、“记忆+创造力”和场域的关系

第四节 研究方法:“质”与“量”的整合

一、质性研究

二、定量研究

三、研究框架

第三章 博物馆传播场域:媒介本体的时空属性

第一节 博物馆的时间特性

一、博物馆是偏倚时间的媒介

二、时间跨度:媒介文本的距离、模糊与断裂

第二节 博物馆的空间特性

一、参观博物馆:建构立体有深度的空间形象体系

二、博物馆中他人在场:共在与泛在

三、博物馆是城市第三空间

四、博物馆与地方感(Sense of Place)

第三节 “记忆+创造力”:兼顾传播场域的时间与空间

一、重构文本,弥合内容的时间跨度

二、创新形式,实现传播的时空平衡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改写文本,讲述前世今生:《国家宝藏》

二、组合文本,艺术史与时装秀:V&A博物馆

三、转化文本,从画作到电影:“挚爱凡·高”

四、数字(虚拟)拓展传播空间:谷歌艺术与文化

五、踏出“馆舍天地”,嵌入出行场景:公交数字艺术亭

六、文创产品,传播时空共振:故宫博物院的快闪店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博物馆传播场域的动力机制:过程特征与模式

第一节 博物馆传播过程特征

一、具身认知:身体过程影响认知体验

二、空间感知:多层次的空间交互

三、场景化记忆:以“画面”形式保存的记忆

四、仪式与反思:氛围、秩序与沉思

第二节 博物馆传播的模式

一、解码与投射:人内传播

二、编码与共谋的意义生成:人际传播

三、基本陈列:异时性大众传播

四、临时展(专题展与特展):分众传播

五、空间与虚拟现实:沉浸传播

第三节 “记忆+创造力”:激发场域动能

一、创意刺激感官,强化记忆感知

二、创意构筑场景,重现记忆情景

三、创新融合模式,丰富记忆光谱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具身认知:凡·高博物馆的模拟、触摸与聆听

二、空间感知:“9·11”国家纪念博物馆的空间营造与反思

三、模式融合:故宫博物院整合五种传播模式

四、场景重现:《清明上河图》再现孙羊店的场景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博物馆传播场域的主体:自我、他人与互动

第一节 参观者:个体视角

一、参观者主要类型

二、参观者个体差异

第二节 参观者:人际视角

一、交往与角色

二、对话与互动

第三节 “记忆+创造力”:认知活化与创新酝酿

一、记忆: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的内化

二、创造力:认知、情绪与心流

三、从记忆到创造力:学习、研究与创作

第四节 参观行为与体验分析

一、研究设计

二、分析发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博物馆场域:传播与传承

一、场域:媒介、传播与受众

二、“记忆+创造力”:场域的传播决定传承

三、从“记忆”到“创造力”:场域是发生容器

第二节 反思与延伸

一、理论与实践贡献

二、研究的不足

三、延伸与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插图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参观者差异性分析

“记忆+创造力”:场域视角下的博物馆传播是2023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可欣。

得书感谢您对《“记忆+创造力”:场域视角下的博物馆传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英汉视角下的跨语言语义韵及其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 电子书
本书旨在解决语义韵理论与应用实践中如何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语义韵理论,语义韵跨越语言的表现与规律,和双语词典编纂中语义韵应对策略。书中概括了语义韵的界面性,暂时性,阶段性,底可感知度,评价性等五个性质,探讨了语义韵相关的五种关系:语义韵与内涵意义,过程与结果,历时与共时,词语与组合,二元与多元。
上位化:概念域的历时演变与强势上位词的产生 电子书
本书以概念场为背景,以发生上位化的概念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梳理了若干个概念域主要成员的历时演变情况,重点考察了发生上位化的词成为该概念域中的上位词,以及进一步取得强势上位词地位的演变过程。在翔实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词汇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历史语用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总结了汉语单音词上位化的不同类型及发生上位化的词在语义、句法功能、组合和构词能力等方面的演变倾向,探讨了上/下位化的原因、机制、
港澳社会:发展视角的解读 电子书
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和澳门回归18周年,在这样一个时刻,梳理并出版我对港澳社会的解读,也算是一种庆祝和纪念。
有效领导的七大视角 电子书
首席执行官兼高管教练丹尼尔·哈卡维提出,有效的领导力可以归结为两件事:你的决策和影响力,好的决定会带来好的结果,这反过来又会增加你的影响力。如果你做到了这两点,你的领导效率就会提高。但所有的领导者都知道,这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当今快节奏、复杂和相互联系的环境中。为了做出最好的决定并产生最大的影响,你需要从七个角度来看待你的企业:当前现实、长期愿景、战略投资、团队、客户、你的角色、局外人凭借25年成功
黑水为证:旅俄华侨的历史记忆 电子书
这是一部黑龙江上中游地区旅俄华侨的血泪史、奋斗史、发展史,更是黑龙江移民史的缩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