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以对话理论为视角

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以对话理论为视角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对话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实践及构想。

内容简介

对话理论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高校学生管理是一个现实而复杂的问题。构建对话理论视域中的高校学生管理是在对话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实践活动。

本书以高校学生管理为研究对象,力图将对话与高校学生管理对接起来,提出在对话视野中探讨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中推进对话,强调高校学生管理要基于学生立场,探讨了高校学生对话管理的条件、特征,说明了平等性对话管理、参与式对话管理及反思型对话管理三种高校学生对话管理的构想及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相对系统、合理的高校学生管理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作者蒋叶红,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教育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标准化管理岗位负责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走向对话的教育

第一章 “古老”的理论与迟到的追问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切入视角

一、 问题缘起

二、 切入视角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既有研究与综合评价

一、 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二、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三、 综合评价

第四节 问题界定与可能的创新

一、 问题界定

二、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高校学生管理的概述与现实问题

第一节 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概述

一、 高校学生管理的概念

二、 高校学生管理的体制架构

三、 高校学生管理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 镜像写实: 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二、 两种管理模式的特征分析

第三节 管理迷思背后的问题症结

一、 二元论思维模式的宰制

二、 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消解

三、 儒家传统文化的规约

第三章 对话理论及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洞悉对话

一、 对话的历史源流与缕析

二、 对话的本体旨趣和多重意蕴

三、 对话理论共性总结

第二节 对话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 应然性: 对话的应有旨意

二、 必然性: 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三、 现实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诉求

四、 可能性: 高校学生主体的出场

第三节 对话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和基础

一、 对话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

二、 对话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应当基于学生立场

第四节 “对话”的定位

一、 对话是一种关系: 主体间性、平等性

二、 对话是一种行动: 协同参与、共有共享

三、 对话是一种反思: 能动建构、探究反省

第四章 对话理论视角中高校学生管理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逻辑前提: 话语权和公共领域

一、 第一要义: 话语权

二、 第二要义: 公共领域

第二节 运作机理: 从差异到共识

一、 提出问题

二、 表达倾听

三、 话语理解

四、 话语接受

五、 对话循环

第三节 核心特质: 协商民主

一、 对话与民主的内在联系

二、 作为民主新范式的协商民主

三、 高校学生对话管理与协商民主

第四节 合理限度: 对话管理的有限性与相对性

一、 对话资质问题

二、 对话事项的范围、类型问题

三、 对话情境问题

第五章 对话理论视角中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运作

第一节 他者之鉴: 国外高校学生管理的启示

一、 各国实践样态

二、 对话运用特点

三、 所获相关启示

四、 综合案例分析

第二节 实践运作: 高校学生对话管理的落脚点考察

一、 平等性对话管理

二、 参与式对话管理

一、 主持人介绍出席听证人员

二、 陈述阶段

三、 询问阶段

四、 辩论阶段

五、 评议阶段

六、 评议结论

三、 反思型对话管理

第三节 优选路径: 高校学生对话管理的技能分析

一、 对话方式的选择

二、 对话原则的确立

三、 对话策略的选择

四、 对话词句的运用

第六章 走向对话的高校学生管理

第一节 管理目标: 实现对话式生存

一、 对话式认知是基础

二、 对话式实践是关键

三、 对话式生存是根本

第二节 管理主体: 建设多元参与的对话共同体

一、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二、 其他管理者的协同化支持

三、 学生群体的自我治理

第三节 管理方式: 采用刚柔并济的组合模式

一、 建立符合对话精神的协商模式

二、 建立符合法治精神的制度模式

第四节 管理环境: 创设良好的对话渠道

一、 搭建多元化的对话平台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结语 且行且思考

参考文献

致 谢

出版后记

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以对话理论为视角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蒋叶红。

得书感谢您对《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以对话理论为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 电子书
阐释中国古代治理的伦理道德基础,将德治传统与现代善治融合发扬。
协作记忆:理论,研究和应用 电子书
L.
本书对协作记忆的理论、方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内容涉及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话语分析、哲学、神经心理学等各个领域中对协作记忆的研究。
关帝信仰与格萨尔崇拜:以藏传佛教为视域的文化现象解析 电子书
关帝信仰虽源于中原,但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关帝带上风靡藏区、独一无二的完美英雄——格萨尔的面具,以格萨尔的称谓流传至今,体现了汉、满、蒙、藏等民族通过宗教文化这一特殊纽带相互联系、彼此交流的历史本相。本书通过对大量的藏文文献资料,尤其是格萨尔拉康、功德林白度母殿所藏签文的解读,深刻揭示了关帝信仰转化为格萨尔崇拜的传播历程及其意义。
宗教教化与西南边疆经略:以元明时期云南为中心的考察 电子书
本书主要讨论中国文化儒、释、道三系如何在元明两朝政府经略云南的综合工程中,发挥其重要而独特的历史作用,上篇重点关注以佛教禅宗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如何配合元朝政府在云南首度建立行省之后,通过融合南诏、大理以来土著阿叱力教,在云南成功确立起以中原教化形式为主流的教化传统,下篇着重讨论明代在前期治滇基础上,全面推行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原教化传统,并最终成功确立对中国文化的精神认同。
对话芙蓉湖畔(第1辑) 电子书
本书来自在厦门大学校园举办的跨学科活动——“芙蓉湖畔对话”。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与高校师生切身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嘉宾均为厦门大学著名学者,包括多位中科院院士、全国各领域著名专家。对话中,观点交锋,认识碰撞,拓宽了师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一经推出,即受到师生欢迎,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目前已成为厦门大学的品牌项目。为记录对话内容,扩大对话影响,传播科学知识,主创团队将对话进行了整理,形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