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解构设计背后的思考策略与实践方式。
内容简介
设计拥有让产品不用说太多,也能传达品牌想放送的讯息的魅力。但美的视觉并非产品的一切,搭配一个好的概念和执行方针,比唾沫横飞地说着东西质量多好、制造成本多高还管用。
本书汇集了作者及其团队多年来组织思考的模式、执行品牌专案的策略、日常沟通的对话与解决设计的方案,并整理成各种图表和浅显易懂的阅读模式,善用生活周遭的各种形容来比喻难懂未知的迷惑,是一本兼具深度与广度、专业与趣味的设计思考概念工具书。
作者简介
作者黄于庭,台湾彰化人,存在设计团队相关事业之品牌执行暨经营管理人,拥有游刃有余的统筹能力。以独创的圆周法则作为处事的核心价值,拥有乐观、阳光、理性感性兼具的个人特质。所带领的团队多次斩获世界各项知名设计大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关于概念
什么是归属感
归属感就是填饱肚子之后,心要“进食”的东西,而且还不能不“吃”
如果我们给市场定位、品牌定位这类型的理性名词一点温度,试着用归属感来形容的话,也许会觉得“噢!这样好像比较能理解了”
谁属于品牌系统
品牌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是经营团队和产品
时代与设计的归属
每个时代都有当下的流行思潮,譬如以前裤子破了会打补丁,但某段时间却流行有破洞的裤子
习惯找优点
设计要能看得见人、事、物的优点
我们通过沟通和企划协助客户找出优点,再将这些好的元素放进设计里,在提案的时候自然而然也更能被理解和接受了
换位思考
正因为各自都有想说的,所以更要好好沟通。好的沟通让合作具有更好的气氛,自然也有利于双方在合作中建立信任
好好说话,会给予合作好的开始和更好的气氛
企划就像居家收纳
会议信息整理、设计问题分类、企划统筹的居家收纳比喻法
设计的蝴蝶效应
品牌设计系统中,因创新的愿望而出现的微小变化,将可能带动往后整个品牌好感系统长期的连锁反应,我们称之为“设计的蝴蝶效应”
传统产业转型
“时光变换,景物依旧”这句轻描淡写的话,对许多传统产业来说,就像年华逝去,但记忆里的情感始终存在
传统产业转型和创立新品牌的过程,就像给鱼缸换水
打破成规的转型概念
传统产业要改变,一定得打破成规,采取专业措施,留下核心,丢掉包袱
转型固然重要,但传统产业转型就像老屋翻新,没有管线修缮,没有水电重整,就会空有外表,没有内容
“心觉”为主、视觉为辅
为什么品牌想改变?其实想做好视觉效果,不如从“心觉”企划开始
视觉的美不足以保证产品上市成功,但是搭配一个好的概念和执行方针肯定事半功倍,这比唾沫横飞地说东西质量多好、制造成本多高管用一百倍。
“心觉”、视觉共生:“心觉”为主,视觉为辅的逆向设计提案
黄于庭的企划圆形定律&设计圆周哲学:
品牌内外的沟通能力一旦提升,品牌气质也就会不一样了
设计就像因材施教
设计的风格只是一种选择,品牌灵魂才是一切
正视设计背后的核心故事,有层次就有价值,也就不会让自己的品牌在设计后成为市场的摆设
关于品牌
品牌之前,设计之外
1 从市场的角度反观品牌
2 从代工到品牌的世代传承
3 企划直析——组织结构的坚持
4 品牌五感的呈现
5 提高市场期待值
6 让设计“说话”
7 跨越三种人称+换位思考+价值建构
8 品牌的生生不息
品牌的新生
跨越旧式循环,让时间酝酿的一切成为累积的美好
每个产业、品牌、经营模式都必须面对转型
品牌的生态链
所有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一定有脉络可循,也有意义可以探究
试着通过存在设计的生态链,直面企划、设计、工作甚至是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建构属于你的思考系统
为你的问题设定关键词,填入生态链吧!
品牌的五度五觉
品牌五个角度的塑造 内
品牌五个感觉的抓取 外
品牌的两种视角
品牌的企划与设计分内外两种不同的视角,一个是对内的整合,一个是对外的价值累积
打造独特的品牌DNA
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DNA
为什么要创立品牌?品牌要往哪里去?
关于计划
设计前要做什么
什么是企划?企划听起来好像很难,但我们直白一点说,所有需要动脑想一下、思考一下的事都是企划
设计是为了美,更是为了意义
设计情绪
设计之前,先读懂品牌中的深层信息和隐藏信息
感性深深影响客户决定方案时的情绪,也影响消费者的决定
设计系统
听、说的美好互动
想要不等于需要。好好地听、好好地说,才能产出好设计,品牌也才能顺利走向市场
从0到1的产品计划
关于设计
为什么要设计
寻求设计之前,是否想过要设计什么和为什么要设计呢?
单一视觉与多重视觉
单一视觉停留与多重视觉停留下,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设计是倾听、理解、执行的过程,美是结果
设计的溯源管理
很多人说设计是天马行空,但对我们而言设计的每一步都有意义
存在设计的溯源管理:让每个视觉、细节都说得出为什么
从整合(CONSOLIDATION)到核心价值(CORE VALUES):存在设计细节溯源的双C法则
化繁为简,少即是多
存在的企划系统和设计逻辑:用简单的设计,呈现复杂的品牌信息
设计思考的步骤
设计思考其实等于重新拟定问题
产品的穿衣哲学
好包装不等于好销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你的产品很好,再通过包装设计来提升整体的视觉效果,增加消费者心中的好感,那就是好上加好
能抓住目光的好包装,是天时、地利与人和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才有的大作
设计像水,品牌是杯
设计解构三重奏,解锁客户“喜欢”之外的真正感受
设计者就像水,而每个品牌就是各种不同样貌的杯子
定制设计的美好旅程
设计者与经营者一起打造设计攻略,是品牌设计旅程中最棒的享受
设计师如同私人形象总管,帮你定制一段美好的品牌旅程
线上提案心理学
提案的起承转合就像一场电影、演唱会、音乐剧,要完成一场完美的设计表演,可利用丰富的细节丰富剧情,提升客户的聆听欲望
提案时利用贴切的形容词,增强聆听者的记忆
细节怎么来
注重细节,累积设计的丰富情感
细节怎么来?
持续努力,永不放弃
向马里奥学习探险、挑战自我与永不放弃的精神,向库巴学习企业经营、团队管理的模式
用《超级马里奥》里的角色与元素来解构团队吧!
设计案例
存在的实际案例
金碳稻(Golden Rice)
被遗弃的宝贝——农作废弃物
生于大地,归于大地
藏炭于田,沃土成粮
以田作画,有机挥洒
鸭间稻与稻间鸭
寓炭于田,食得金稻
愉婷(Miss Seesaw)
品牌解构
视觉定位
元素发想与视觉配色解构
视觉定位方针
盒装结构
与愉婷一起保持年轻
相性幸福(SIANSIN)
设计思考与品牌经营的完美结合
相性幸福品牌定位
带领人们了解性健康
性福导师清新的视觉定位
前导企划:寻找突破口,翻转大众既定的认知
企划执行
形象企划工程
包装定位
产品设计、视觉定位
文字、影像企划
产品名称联想解析
设计前的元素解构
用设计传达美与时尚
视觉表现手法与文案
当企划跟着市场的节奏走时,产品与市场将能高度契合
设计元素发想与周边延伸运用
好创意让性与节庆擦出幽默有趣的火花
徐耀良茶园(HSU YAO LIANG)
徐耀良品牌元素&解构梳理
标准字设计元素解构:山与茶的对话
徐耀良设计元素:微风徐徐、茶香沁凉
色彩与版面构成
设计元素联想生态链
彩虹屋(Rainbow House)
彩虹屋企业背景解构梳理
核心产品的细节分析
彩虹屋坚定的转型信念
为爱撑伞:重塑雨伞的意义
彩虹屋转型第一阶段:前导企划与品牌关系生态链
一步步解构聚焦而生的“卡里善之树”
品牌识别与空间概念:从夕阳产业到阳光品牌
亚洲第一棵真实的雨伞树——卡里善之树
浪漫的卡里善彩虹伞巷
设计的蝴蝶效应:设计延续了传统产业的情感,也再造了地方小区的生命
彩虹屋旗下产品企划:和城市来一场温暖对话!
皮洛洛(PILOLO)
传统产业转型
企划前导—市场解析—发现问题
结合企业原生力量重组再造
皮洛洛品牌定位
文字计划&产品诉求
品牌价值积累——与美学并肩的童年
形象企划策略
品牌影像计划
包装定位&结构
全方位的品牌计划
从静态视觉延伸到互动体验
杜伦先生(Mr.Turon)
设计的关键词
古老的曾姓与有熊氏:设计元素解构
品牌定位与初期特色产品企划研发
产品初期的研发与阶段性任务、包装企划
咸麻薯企划:所有的创新都有脉络可以探究
空间企划设计:打造独特消费体验,让消费者带走最强力的好感记忆
设计元素解构、文字企划
搭乘“杜伦”号,咬一口带你上月球
品牌形象扩张——带给消费者感动与惊喜
稳定的质量+不间断的特色商品研发=跨越旧式循环
与消费者保持良好的互动,在得到回馈的同时,也为品牌自我成长吸收养分
让品牌标识与产品特色在包装上完美联结
除了美之外,品牌有策略方针,营销有关键诉求
品牌形象扩张——贴图应用
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尝试还未有人试过的新点子
态度决定创新的角度和视野,因此消费者可以获得最深刻的美好记忆
良石丘(CHO'S DRINKS)
企划元素:浪漫
良石丘品牌命名解析——选择良石丘,品一刻浪漫悠悠
良石丘的设计元素
品牌识别元素
良石丘的品牌文化
聚焦于文案策略与品牌感受
品牌态度定位
用五感企划打造品牌认同:品牌就像人,有它自己的个性和故事
品牌价值:不只卖商品,更传递一种生活态度
视觉企划:用代表生活质感的各式玻璃杯,呈现良石丘的时尚
阿甘薯叔(Uncle Sweet)
品牌识别的更新与重置
品牌的成长
主要视觉调整与包装更新
品牌视觉的阶段性成长任务
包装企划与设计元素解构
上海醒力(WAKE UP)
企业背景解构&主要产品解构:解酒饮料
企划切入点解构:市场定位与包装区分
品牌分析与产品市场力
设计前导:“醒”字的核心意义解构
包装企划元素探讨与聚焦:“醒”完胜宿醉
设计元素展现:唤醒男子汉活力的一天
回到品牌的初心:企划策略与最终成果的呼应
上市后的市场表现
形象视觉海报扩张延伸
设计流程、执行过程与主要角色分配计划、跨海合作反馈
品牌之前,设计之外:解构设计背后的思考策略与实践方式是2020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黄于庭。
得书感谢您对《品牌之前,设计之外:解构设计背后的思考策略与实践方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