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存在主义心理学领军学者杨韶刚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从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洛·梅的观点出发,回答一个问题: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
答案是:因为我们无法忍受它的反面——死亡焦虑,即当我们的“存在”受到威胁时,不安全感带来的强烈恐惧。
什么可以被称为一个人的“存在”?或者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会觉得自己很没存在感?
当我们无法肯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自我评价常常受到他人的影响;
当我们无法在关系中感受到“被需要”,从而无法构建自我认可:比如无法在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自己是否称职,或无法在工作关系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
当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比如面临可能失去工作、财富、健康的危险;
当一些与生命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信念遭到动摇的时候:比如无法完成内心期待自己扮演的角色,或长期坚持的价值观变得不再适用于当下。
在这些时刻,一个人的“存在”受到了威胁,产生一种“自己仿佛不存在”的消亡感,或将要被“杀死”的恐惧,这种心理体验就是死亡焦虑。时代的转变、疾病的暴发、激烈的职场竞争、关系中的心理暴力,都容易削弱一个人的存在感。
作者借罗洛·梅之口,将“存在感”这个一直以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通过不同维度的举例,让读者知道了一个人的“存在”是由哪些面向构成的,以及为什么当我们无法解决现实中的存在问题时,会产生不安、恐惧、焦虑、迷茫、丧失意义感等一系列反应。
心理困境的根源是存在感的丧失。本书也通过罗洛·梅的存在主义治疗观,从“如何理解和对抗焦虑”“如何学会与人建立有爱的联结”“如何实现健康人格”等方面,给出了增强存在感的建议。
作者简介
作者杨韶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管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国商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战略决策研究》杂志执行主编。
长期从事西方心理学史、道德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尤其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方面多有建树。著有《寻找存在的真谛》《精神追求:神秘的荣格》《道德教育心理学》等学术专著。至今已出版专著14部,译著近30部,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0部。在SSCI刊物发表论文近130篇,个人撰写的科研成果累计近1000万字。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十几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罗洛·梅其人其事
童年生活的磨难
内在心理探索的肇始
神学思想的启蒙
致命疾病的心灵启示
存在主义哲学的召唤
存在主义分析的创立
心理医生的使命
“死亡之所以具有意义,只是因为有了生命”
第一章 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分析观
以存在感为基础的人的科学
构成存在感的四个要素
存在感的自我体验
每个人都同时生活在三个世界
时空存在的超越
第二章 现代人的焦虑
焦虑起源之争
焦虑与自由选择
焦虑的本质
现代人的焦虑根源
人与焦虑的对抗
第三章 爱的价值与追求
爱是一种创造性活力
性与爱的整合
爱蕴含着大量的死亡感
第四章 寻求健康人格
人格危机源自何方
人格的四个发展阶段
创造性、勇气与健康人格
第五章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
心理治疗的原则和阶段
善与恶,都不能随意铲除
自由与命运
后记
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是2024年由蓝狮子出版,作者杨韶刚。
得书感谢您对《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