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以廉:基于国内外比较的教育廉政文化研究

教之以廉:基于国内外比较的教育廉政文化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为人表率的老师,定当是一身正气,以身作则。腐败不该是老师身上的底色,更不能是教育系统里潜身滋长的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在教育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聚焦高等教育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对中国与东亚、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领域的廉政文化建设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做法与经验梳理,在深入研究总结本土经验的同时积极借鉴西方的有益做法,不断深化中国教育系统的廉政文化理论建设,进一步探索在现代文明基础上,如何构建一种与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发展方向相契合的,符合现代法治国家精神的教育系统廉政文化,以期更为全面、深入地推进中国教育领域的廉政建设工作。

作者简介

作者曹文泽,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任中国法学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多年来从事党建、高等教育管理、法理学和知识产权法学等研究,先后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省部级课题近二十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学家》等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十余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廉政与廉政文化

第一节 私有制与公权力

第二节 廉洁与腐败

第三节 廉政与文化

第四节 廉政与廉政文化

第二章 中国的优良传统与廉政文化

第一节 性善论与性恶论

第二节 为政以德的政治理念

第三节 以法治国的政治理念

第四节 治国就是治吏

第五节 “霸王道杂之”的廉政路线

第三章 教育系统与廉政文化建设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与廉政文化建设

第二节 教育事业与反腐败斗争

第三节 教育系统腐败滋生的土壤

第四节 回归教育的本质

第四章 我国高等教育腐败防治的体制机制

第一节 高等教育腐败现象综述

第二节 新时期高等教育腐败的形成机理

第三节 新时期防治高等教育腐败的体制机制

第四节 培育教育系统廉政文化环境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章 美国教育系统廉政文化体系建设

第一节 美国的廉政建设历程

第二节 美国廉政建设的特点

第三节 美国的教育体制及其特点

第四节 美国教育领域的腐败问题及其治理

第六章 英国教育系统廉政体系建设

第一节 英国教育的现状

第二节 英国高等教育的特点

第三节 英国教育系统的廉政文化建设情况

第七章 俄罗斯的教育生态及廉政思考

第一节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概况

第二节 俄罗斯教育系统内的腐败乱象

第三节 俄罗斯教育腐败所引发的反思

第八章 德国的大学传统及廉政文化

第一节 德国教育概况

第二节 德国教育系统中的反腐理念

第三节 德国教育系统中的反腐措施

第九章 日本社会对廉政传统资源的借鉴

第一节 日本的教育与国民素质

第二节 日本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

第三节 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廉政文化比较

第四节 日本教育系统的廉政举措

第十章 新加坡的廉政文化及教育管理

第一节 新加坡的廉政文化建设

第二节 新加坡教育系统内的廉政举措

第十一章 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教育廉政举措

第一节 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教育现状及特点

第二节 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高等教育系统的廉政文化建设

第十二章 我国台湾地区的教育廉政文化建设

第一节 我国台湾地区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廉政程度与反腐败状况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应对教育腐败的做法

结语 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后记

教之以廉:基于国内外比较的教育廉政文化研究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曹文泽。

得书感谢您对《教之以廉:基于国内外比较的教育廉政文化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国家家庭补贴制度:基于三种福利体制的比较 电子书
本书重点比较了西方国家家庭补贴制度的发展模式,分析具体,逻辑清晰。
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为我国精准扶贫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基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科技创新研究 电子书
本书简述了创新的基本理论、创新系统中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描绘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评价和我国科技创新创业的发展及政策演变,对科技创新视域下的创客文化塑造进行了解析,并就“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简要介绍。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基于教育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借助社会融合理论及符号互动理论,判定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现状及所出现的问题。
汉语方言重叠式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比较的视角观察分析了汉语各方言和各词类中的重叠现象,发现重叠在方言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构形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其中“构词”作用体现为形容词、动词、量词重叠后的“名词化”(以官话为代表),名词、动词重叠后的“形容词化”(以闽语为代表)。构形的主要作用则是表示一定的客观“量”,但也有部分重叠形态的语义焦点是表示说者对量的主观评价或对事物的主观感情,具有强烈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