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全面系统阐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常态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分为总报告、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总报告包括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与新动向、中国区域经济的趋势展望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容;理论部分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现状与研究意义、体制机制研究、战略思路和未来展望等内容;实践部分包括四大板块、“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各大城市群、高铁的协同效应研究等内容。本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的现状、意义和未来格局的构建。

作者简介

孙久文,男,北京市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受聘担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区域经济学)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理论、区域规划。$$$$$孙久文,1956年12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专业1985年毕业,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全国经济地理学会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行政区划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顾问。$$$$$孙久文,1956年12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全国经济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规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共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研究项目、国家和地区发改委研究和规划项目、北京市城市规划修编专题研究项目等在内的各项课题30多项。自200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迈向2020年的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孙久文,男,1956年生,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中国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专著和教材十余部,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和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曾获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0)、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0)等。$$$$$孙久文,男,北京市人。1956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受聘担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久文,1956年12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全国经济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规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共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研究项目、国家和地区发改委研究和规划项目、北京市城市规划修编专题研究项目等在内的各项课题30多项。自200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迈向2020年的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孙久文,男,1956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规划、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经济学和山区开发。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走向2020年的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和“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国家发改委国土整治重大项目“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以及包括北京市城市规划修编专题研究项目等在内的其他各项课题50多项;出版教材和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50多篇。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区域经济学首席专家,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受聘担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孙久文,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生产布局专业学习(本科),1982年8月获经济学学士;1982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学习(研究生),1985年6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在职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总序

总报告: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向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第一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溯源

第三节 国外区域协调发展先进经验借鉴

第二章 区域协调发展现状与研究意义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现状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意义

第三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研究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第三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机制研究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调节方式和作用机制

第五节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创新

第四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未来展望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路的演进

第二节 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区域协调发展未来展望

第二部分 实践部分

第五章 区域协调发展之四大板块

第一节 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四大板块存在发展差异的原因

第三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第六章 “一带一路”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

第二节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七章 长江经济带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概况与发展优势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发展现状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五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构建

第八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

第二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梳理

第三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思路和推进路径

第九章 各大城市群

第一节 城市群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 当代中国城市群发展变化

第三节 中国主要城市群协调发展状况

第四节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第十章 高铁的区域协调效应

第一节 文献回顾

第二节 模型、方法和数据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是201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久文。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区域优势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基础理论、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区域优势产业理论基础、区域优势产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
2021 中国低碳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 电子书
本书在遵循逻辑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导向性原则的前提下,构建中国省际低碳发展指标体系,书中具体分为“省际经济基础与低碳驱动测算及分析”“省际低碳响应与社会福利测算及分析”“新时代中国低碳发展战略研究”等五章内容。
对口支援政策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与机制优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导论、文献综述、对口支援政策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对口支援过政策的历史沿革与演进特征、对口支援政策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分析等。
中国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机制 电子书
数字鸿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很广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我国政府对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和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目前在解决区域数字鸿沟问题上仍然面临多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数字鸿沟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区域数字鸿沟的相关研究中还没有人对以上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解释,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各自的阐述。通过对数字鸿沟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