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为袁行霈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之辑刊,每年两卷,此为第33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侯景之乱至隋唐之际《文选》学传承推论、初唐文馆学士角色流动及其文学影响、词人王沂孙出仕时间与生卒年考述——兼及《乐府补题》的写作时间、“曹剧论战”与春秋时期士风变革、论清华简《保训》之“中”、《孝经》的成书时代、作者及版本考论等。
作者简介
编者袁行霈,字春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1936年4月18日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现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顾问组顾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2018年4月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唐代温州地域内外詩歌創作活動考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結語
侯景之亂至隋唐之際《文選》學傳承推論
一 空虚的半世紀:《文選》學的一個疑點
二 侯景之亂後“國祚”與“學統”傳承的雙重危機
三 後梁春秋:從“昭明太子”到“昭明皇帝”
四 江淮之外有荆楚:“選學”傳承模式的新思考
五 結語
初唐文館學士角色流動及其文學影響
一 學士群體“類俳優”角色的形成
二 學士群體流動的特點
三 學士角色流動的文學影響
詞人王沂孙出仕時間與生卒年考述
一 關於王沂孫出仕時間的考述
二 關於王沂孫生卒年的考辨
三 《樂府補題》的寫作時間
“曹劌論戰”與春秋時期士風變革
一 由“曹劌論戰”之兩大疑問看春秋時期士風變革
二 從上博簡《曹沫之陳》和《史記·刺客列傳》獲得的旁證
論清華簡《保訓》之“中”
一 引言
二 “降衷”與“升中”
三 通天之“中”
四 假中于河與歸中于河
五 《中庸》的通天思想
六 餘論
《孝經》的成書時代、作者及版本考論
一 《孝經》的成書時代
二 《孝經》的作者
三 《孝經》的版本流傳
四 國家圖書館藏《孝經》版本舉要
胡一桂《詩集傳附録纂疏》初探
一 體例的典範性
二 胡一桂解《詩》的特點
三 小結
湛若水“合一之學”的邏輯演進及其哲學反思
一 “合一”視角下的明代理學轉向
二 合一之學的邏輯思路
三 合一之學的哲學反思
四 功夫論的合一特徵
五 功夫論合一特徵的哲學反思
《聲類》索隱
一 《聲類》之流傳
二 《聲類》之輯本
三 《聲類》之内容與性質
四 《聲類》之價值
書棚本唐人小集綜考
一 宋刻“十行十八字”本唐人詩集考辨
二 影宋抄本唐詩小集的文獻價值
三 明清翻刻書棚本唐人小集的認識誤區
四 結語
清代文話總目匯考
一 以下按作者生年排序
二 以下按初刻或鈔寫時間排序
三 以下按登科年代排序
四 以下年代不可考之作
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大事記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大事記
徵稿启事
來稿書寫格式來稿書寫格式
国学研究(第三十三卷)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袁行霈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国学研究(第三十三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