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为袁行霈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之辑刊,每年两卷,此为第34卷。
内容简介
本卷收录论文14篇,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经学、文学、辨伪、辑佚、版本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
编者袁行霈,字春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1936年4月18日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现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顾问组顾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2018年4月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海曲鹽官兩千年史事八議
一 海曲鹽官駐地不在海曲縣城内
二 海曲鹽官的專有名稱不叫“海曲鹽官”
三 “海右鹽丞”不是齊郡的鹽官
四 海曲鹽官駐地的本名或叫“濤落”
五 姜太公是海曲萊人最早制鹽的見證者
六 宋金元明清五代濤雒鹽法的發展
七 民國時期濤雒鹽法走上規範
八 濤雒的歷史規律——以鹽興商,以商興學,以學回報
中國古代禮制文明的考古學觀察
一 夏商周三代禮制文明的特質
二 禮制文明的考古學觀察
三 結語
宋代侍從官的範圍及相關概念
一 區别於“庶官”的“侍從官”
二 北宋前期侍從官的概稱與範圍
三 元豐改制後侍從官的範圍及相關概念
結語
《遠遊》非屈原作以及《遠遊》創作史實新論
一 《遠遊》仙觀念及其與核心比照系統的根本歧異
二 《遠遊》道學根基及其對屈作核心比照系統的背離
三 《遠遊》創作時期:基於文學史線索的論析
四 《遠遊》創作時期:基於思想文化史線索的論析
餘論
《二雅》所反映的宣王時代與漢代“宣王中興”説探析
一 宣王歷史的兩種敘述方式
二 二《雅》詩之宣王歷史與漢人敘述之差距
三 “城彼朔方”:現實模仿經典
四 “宣王中興”:兼具文學與史學屬性之歷史敘事
三曹、七子《詩經》學背景考
一 曹操習述《詩》家考
二 曹丕習述《詩》家考
三 曹植習述《詩》家考
四 王粲習述《詩》家考
五 徐幹習述《詩》家考
六 陳琳習述《詩》家考
七 劉楨習述《詩》家考
八 應瑒習述《詩》家考
九 阮瑀習述《詩》家考
十 孔融習述《詩》家考
餘論
《金剛般若經靈驗記》的故事流傳與初唐教化之關係
一 各種編集本之間的關係
二 《金剛波若經靈驗記》與初唐長安佛教信仰
三 庾信入冥故事與初唐輿論宣傳
四 故事流傳與七世紀下半葉佛教宣傳新動向
《公孫龍子》别解
一 物位思想:名位思想的理論基礎
二 治亂理論:君臣當位則治(通),君臣錯位則亂(變)
三 發現共相:“獨而正”的石形和馬形
四 “指”即“形”:打開《指物論》的一把鑰匙
《周易補疏》辨正
黄道周《三易洞璣》的成書與版本
一 黄道周的生平與學術
二 《三易洞璣》的成書時間及其最早刻印年代
三 關於明刻本《三易洞璣》
三 主要内容、思想特色與歷代評價
《明儒學案·姚江學案》的文本問題
一 文本比較
二 《姚江學案》《語録》部分未録之《陽明傳信録》語録兩條及跋語
三 賈本之異同
結語
試論章學誠在“漢學”“宋學”之間的處境與應對
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大事記(2014年1—6月)
徵稿啓事
來稿書寫格式
国学研究(第三十四卷)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袁行霈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国学研究(第三十四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