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丛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讲解105个考点,配真题解析,辅助考生快速掌握考试重点。

内容简介

本书参照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将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分割为105个考点知识,通过对每一个考点知识的概念、背景、应用、考查的重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述,从而使考生能够快速掌握考试重点;同时每个知识点都配有考试真题及解析,借助知识与试题的相互印证,使学员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了解考试的形式及变化;此外,本书结合实例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提高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考试中以及实际教学中。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模块分析

考点1:教育的含义与起源

考点2: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考点3:教育功能

考点4:教育学的发展

考点5:教育与社会发展

考点6:教育与个人发展

考点7:教育制度

考点8:教育目的

考点9:教育研究基本步骤

考点10:教育研究范式与方法

考点11:教育观察法

考点12:教育调查法

考点13:教育实验法

考点14:教育研究计划与研究报告撰写

考点15:中学生青春期的变化

模块二 中学课程

模块分析

考点1:课程流派

考点2: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

考点3: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考点4:课程目标及课程评价

考点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考点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及实施进程

考点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与趋势

模块三 中学教学

模块分析

考点1: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考点2:教学的本质观和基本过程

考点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考点4: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原则

考点5:常用的教学方法

考点6:教学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

考点7:教学评价

考点8: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模块分析

考点1:心理学概述

考点2:感觉及其特性

考点3:知觉及其特性

考点4:观察

考点5:注意

考点6:记忆

考点7:想象

考点8: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考点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考点10:问题解决

考点11:学习的概念与分类

考点12:行为主义学习观

考点13:认知主义学习观

考点14:人本主义学习观

考点15:建构主义学习观

考点16:学习动机概述

考点17:人本主义动机观

考点18:行为主义动机观

考点19:认知主义动机观

考点20:学习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考点21:学习迁移理论的内容

考点22: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考点23:学习策略

考点24:知识学习

考点25:技能学习

模块五 中学生发展心理

模块分析

考点1: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考点2:个体差异

考点3: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分类

考点4:情绪理论

考点5: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考点6:意志

考点7:人格

考点8: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考点9: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考点10: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模块六 中学生心理辅导

模块分析

考点1:心理健康概述

考点2:心理评估的概念和方法

考点3:心理辅导概述

考点4:心理辅导的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考点5:心理辅导的方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考点6:心理辅导的方法——认知疗法

考点7:心理辅导的方法——理性—情绪疗法

考点8:心理辅导的方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考点9:中学生心理辅导——焦虑症

考点10:中学生心理辅导——抑郁症

考点11:中学生心理辅导——强迫症

考点12:中学生心理辅导——恐惧症

考点13:中学生心理辅导——网络成瘾

模块七 德育

模块分析

考点1:品德

考点2:德育模式与道德发展理论

考点3:德育的内容与原则

考点4:德育的过程与规律

考点5: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模块八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模块分析

考点1:班主任的职责

考点2:班级管理的方法——研究学生

考点3:班级管理的方法——班集体的特征

考点4:班级管理的方法——班干部的选拔与指导

考点5:班级管理的方法——班规的确立

考点6:班级管理的方法——班级文化的营造

考点7:班级管理的方法——非正式群体的引导

考点8:班级管理的方法——个别教育与平行教育

考点9:班级管理的方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考点10:课堂管理——课堂纪律与课堂气氛

考点11:课堂管理——问题行为与突发事件处理

考点12:班级活动及课外活动——班级(课外)活动的类型与原则

考点13:班级活动及课外活动——班级常规活动的管理

考点14:班级活动及课外活动——主题班会的组织

考点15:班级活动及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组织

考点16:家校合作——家校合作的意义与原则

考点17:家校合作——家校合作的途径与要求

考点18:教师角色相关知识

考点19:教师心理健康

考点20:教师专业发展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丛书)是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邓艳红。

得书感谢您对《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学生营养教育教师指导用书(2021) 电子书
本书是我国第一套系统的、专业的、科学地针对中小学营养教育的教学参考书。教材将按照中小学不同层级,既体现年龄特色,又具备连贯性。同时参考中小学教育大纲的要求,按照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健康需求进行编写。编写团队主要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同时邀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卫建委疾控局营养校园相关试点的专家参加。因此,本套教材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具备实践的可操作性温馨提示:本产
物理学基础:物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 电子书
本书注重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切入具体的授课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真切的生活、乡土与科学气息,更好的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和理解原理,并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去。本书依据所介绍内容的复杂程度,从最基本的运动入手,通过贴近生活、丰富具体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具体、完备的物理知识结构,见微知著,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为更高阶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书的主要结构:第一章从运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师用书 电子书
书稿内容包括使用说明、初中教案、高中教案三部分,初中部分包括6课时:艾滋病知多少、艾滋病对人类的影响、健康行为与艾滋病预防、艾滋病的易感因素、青春健康快乐成长、健康从现在行动;高中部分包括4课时:艾滋病的流行与危害、艾滋病的普遍防护原则、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每个教案内容辅以PowerPoint课件和教学视频材料。每个课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参考
教师教育论 电子书
本书秉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原则,试图以教师教育为主题,以教师教育体制的改革为主线,通过对教师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促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通用教材-综合素质, 小学 电子书
本书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为依据,面向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小学)”科目,并在深入研究该科目考试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有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均全面、细致地讲解了“综合素质(小学)”科目的相关知识,并设有“知识架构”“考情分析”“考点地图”“名师提点”“真题链接”“自测题”等栏目,能帮助考生全面学习该科目的知识点,并精准掌握其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