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

莱茵河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梳理莱茵河的历史发展,揭示了傲骨莱茵河两岸民族和国家从古到今的内在因素,借此警示并预见隔河相望的法德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内容简介

《莱茵河》初版于1935年,历来并不被学界视为他的名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尤其在后冷战时期,各国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世代敌对的法国与德国都面临着重新认识和处理两国关系的现实。此时,人们想到了费弗尔的这部富有远见的史学著作,因为,费弗尔在法德两国复仇心态十分浓重的二战前夕,就以其超时代的真知灼见指出,莱茵河不是法国两国的“天然边界”,而是法德两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友好纽带”。

他的这一观点在当时虽然未能得到重视,甚至受到冷遇,但如今历时已经证明,他的观点不但完全正确,而且能为各国人民的友好和作出贡献。1997年此书终于重新初版,添入了一些不见于初版的内容。

全书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学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使得这本薄薄的小书,包含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作者简介

作者吕西安·费弗尔(Lucien Febvre),1878年7月22日生于法国南锡,1956年9月11日辞世,是年鉴学派的创始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

超时代的真知灼见

告读者

介绍

一部应邀撰写之作的故事

《为莱茵河而战》

批判莱茵河神话

一部包含两个维度的著作

《莱茵河》以及法国和外国对此书的态度

1953年后记

莱茵河,欧洲的河流

1935年版序言

第一章 莱茵河的三个题目

Ⅰ. 通道:一条大河的形成

Ⅱ. 天然边界

Ⅲ. 两个种族之间的莱茵河

第二章 三个形象,三种酵母

Ⅰ. 罗马化地区

Ⅱ. 蛮族

Ⅲ. 教会

第三章 从城邦到国家

Ⅰ. 莱茵河城市

Ⅱ. 从城市到君主

Ⅲ. 走向两个民族间的莱茵河

第四章 一条边界是如何形成和消失的

Ⅰ. 莱茵河:从法国的界河到法兰西帝国的河流

Ⅱ. 莱茵河:从德意志的界河到德国的河流

结束语 回眸往昔

附录

Ⅰ. 第一版(1931年)结束语

Ⅱ. 关于莱茵河经济史的若干思考(1953年)

Ⅲ. 皮特·舍特勒拟定的补充书目

参考书目

1. 通史

2. 历史地理和地理环境

3. 莱茵河的三个题目

4. 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

5. 罗马化地区

6. 蛮族

7. 教会

8. 城市

9. 诸侯

10. 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帝国

11. 1814-1914

莱茵河是201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法] 吕西安·费弗尔。

得书感谢您对《莱茵河》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树木与房子:木构建筑和它的故事 电子书
小小一本书,带你走近匠心独运的中国古建筑,领略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巧与魅力,发现深藏在其中的生动的历史文化与智慧。
历史人类学的旨趣.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历史人类学的英文名称为HistoricalAnthropology。历史学是其学科本位,概括来说,是借鉴人类学家参与观察的方法,走出书斋,走向田野,以对传统史料的掌握为基础,搜罗地方文献,族谱、碑刻、契约、文书、仪式、传说……试图从对具体语境的文本的阐释中,尝试对一统的中国文化中存在的地域差异进行解释,说明一个个的“地方”是何时、如何被整合进统一的中国的。具体地讲,历史人类学的学术史、基本概念究竟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电子书
“中国”是不同区域“化学反应”的结果。
女性与亲情文化.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
中国政治思想史(套装共3册):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元明清卷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