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家族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基础和特征之一,具体表现为家族的绵延不绝和文化的世代传承,明清时期文学世家成为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内容简介
本书以通州范氏家族为对象,坚持文学本位的多元化研究,探讨“文学的家族”与“家族的文学”的演变轨迹、文化精神和社会地位,形成“个体—家族—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构想,将范氏家族文学与文化全面纳入考察视野。
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第一,从选题看,关注了布衣文学世家。家族成员以布衣为主体,450余年间绵延13代,先后诞生了文学家30余人,成员著述平均接近10种。第二,从文献看,披露了大量原始资料。家族成员的很多著述以稿本和钞本传世,如中科院图书馆藏《十山楼诗年》《狼五诗存》《十山书刻序言》等,均属首次披露。第三,从结构看,宏观微观有机结合。既对范氏传承的内部规律、成员特性与家族共性等加以分析和提炼,梳理家世谱系和家族文脉,同时揭示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对家族的影响。第四,从观点看,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见解。通过细致考辩,澄清了范凤翼非“东林人物”的真实面目,考察了顺治十年李渔苏北之行的交游活动和对象,纠正了学界认识偏颇。
作者简介
作者陈晓峰,女,1980年出生,江苏南通人,文学博士。2020年8月进入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为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与文献研究。
荣获江苏省“社科优青”、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等称号。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文学视野中的通州范氏家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清初尺牍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张潮尺牍研究”等;在《苏州大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古典文献研究》《明清小说研究》《图书馆杂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荣获市厅级哲社奖3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引言
上编
第一章 通州范氏家族文学谱系
第一节 家族谱系简表
第二节 家族人物小传
第三节 家族著述知见
第四节 家族文学脉络
第五节 家族独特之处
第二章 通州范氏家族文化生态
第一节 世变时风
第二节 地域文化
第三节 社会交往
第四节 家族氛围
第三章 通州范氏家族文化精神
第一节 家族意识
第二节 文化积累
第三节 家风传承
下编
第四章 铨曹特精衡鉴,林壑独励风裁——晚明范凤翼研究
第一节 范凤翼诗文集版本及作品流传研究
第二节 范凤翼刻书考论
第三节 范凤翼非“东林人物”辨
第四节 范凤翼的结社活动及其社集特征
第五节 范凤翼诗歌创作研究
第五章 翩翩浊世佳公子,只属扬州范十山——清初范国禄研究
第一节 范国禄著述版本及流传考述
第二节 范国禄书刻序言考述
第三节 范国禄《狼五诗存》考述
第四节 范国禄诗学思想研究
第五节 范国禄诗歌研究
第六节 范国禄词学研究
第七节 范国禄交游考述
第六章 能教天下翕然变,岂谓其文穷始工——晚清范当世研究
第一节 范当世著述版本考述
第二节 范当世诗学思想研究
第三节 范当世诗歌艺术研究
第四节 论杜甫对范当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五节 范当世悼亡文学研究
第六节 范当世与姚倚云婚姻的文化解读
第七节 范当世交游考述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明清通州范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20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陈晓峰。
得书感谢您对《明清通州范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