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通史.第8卷,现代卷

中国美学通史.第8卷,现代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生必读的中国美学史系列。

内容简介

本卷论述1840年以后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西方文化以及西方美学思想的传入,对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论述了近百年来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概述了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总结了百年美学发展的经验和规律。

书中主要阐述传统美学面临西方文化冲击的应对与调适,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论述了东西方美学相互碰撞,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其各社会阶层对美学的审美要求。对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彭锋,男,1965年生,湖南祁东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哲学、艺术批评、美学原理、中国古典美学、西方当代美学、中西比较美学。出版学术著作有《美学导论》等。2017年4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论:中国美学的现代进程

第一节 什么是现代美学?

第二节 什么是中国现代美学?

第一章 中国美学的内部变革

第一节 有关中国现代美学的几个概念的分析

第二节 龚自珍的美学

第三节 魏源的美学

第四节 碑学运动

第五节 文学界革命

第二章 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节 美学随其他学科的传入

第二节 西方美学的独立传入

第三节 吕澂对西方美学的传播

第四节 早期西方美学传入的几个特点

第三章 王国维的美学

第一节 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特征

第二节 王国维留下的困惑

第三节 现代美学的初步批判

第四章 蔡元培的美学

第一节 蔡元培对美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第二节 蔡元培对美学学科建设的启示

第三节 蔡元培美学的现代性特征

第四节 蔡元培美学的实用主义精神

第五节 实用主义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

第五章 鲁迅的美学

第一节 审美化:后现代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作为后现代先驱的尼采

第三节 鲁迅美学的后现代特征

第四节 鲁迅美学中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张力

第六章 朱光潜的美学

第一节 直觉与联想的矛盾

第二节 看戏与演戏的矛盾

第三节 文艺与道德的矛盾

第四节 艺术与自然的矛盾

第五节 从朱光潜美学的矛盾看现代美学的困惑

第六节 从《诗论》看朱光潜美学的贡献

第七章 宗白华的美学

第一节 生命哲学的兴起与衰落

第二节 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背景

第三节 宗白华对生命本体的理解的演进

第四节 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宗白华美学

第五节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美学的突破

第八章 冯友兰的美学

第一节 冯友兰美学的三个层次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本然样子

第三节 对“意境”的独特理解

第四节 人生境界的美学维度

第五节 冯友兰美学与维特根斯坦美学之比较

第九章 中国美学的回归

第一节 邓以蛰的美学

第二节 滕固的美学

第三节 马采的美学

第十章 丰子恺的美学

第一节 东西艺术的跨时代汇通

第二节 气韵生动的现代寓意

第三节 新艺术的构想

第十一章 蔡仪的美学

第一节 《新艺术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新美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美在典型之分析

第四节 卡尔松的肯定美学

第五节 蔡仪的典型美学与卡尔松的肯定美学之比较

第六节 前现代与后现代的冲突

参考文献

索引

中国美学通史.第8卷,现代卷是2014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彭锋。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美学通史.第8卷,现代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非洲研究(第12卷) 电子书
《非洲研究》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主办,是刊发非洲研究成果,探讨非洲问题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册是第12卷。
非洲研究(第13卷) 电子书
《非洲研究》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主办,是刊发非洲研究成果,探讨非洲问题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册是第13卷。
桥梁文化与美学 电子书
“桥梁文化与美学”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在桥梁发展技术的基础上,讲解桥梁历史、文化、创新与美学的发展过程,启发读者的心智,加强桥梁工程专业熏陶和美学理解,开阔视野,以设计与建造出更加新型和优美的桥梁。从历史、人文、技术、美学诸方面讲解桥梁的文化与美学,包括桥梁新理念产生的基础条件、新颖桥梁产生的理念、典型桥梁的案例、桥梁先驱的奋斗历程等。桥梁作为一种建筑结构,不
海南历史文化(第6卷) 电子书
《海南历史文化》第六卷聚焦海南教育名家唐胄,从思想与实践、诗文研究、生平家世、影像志录四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唐胄的思想与成就,在思想与实践方面,重点论述了唐胄礼制思想、儒学思想、外交观念与海洋意识;在诗文研究方面,谈到了唐胄诗歌的满纸高风、别样情怀、对“仁”思想的诠释等;在生平世家方面,对唐胄的生平事迹、文献年谱等进行了考察;在影像志录方面,通过艺术化的方式描绘了唐胄的一生。
海南历史文化(第7卷) 电子书
《海南历史文化》第七卷论述了汉末三国至隋末唐初海南的政治演进过程及内在的本质,明代名臣王弘诲的非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及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对海南历史名人海瑞、丘濬、唐胄、冼夫人、何履光、梁云龙、潘存、宋子文等人进行了研究,丰富了这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研究了苏东坡在海南儋州时所作的“和陶诗”及这些诗中所体现出来的苏东坡生活在海南的情状,讲述了白玉蟾的文学与道;对丁谓、苏轼、潘存、彭光钦的生平